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古诗赏析人物形象常用词 古诗赏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原文入手,找描写人物关键句,关键字,然后进行赏析 。
如静夜思床 前 看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房 头 望 山 月,低 头 思 故 乡 赏析:本诗通过描写诗人月夜望月思乡之景,塑造了一位孤独,寂寞,惆怅,满怀思乡之愁的游子形象 。
常用连接词(通过,表现,塑造,呈现...)常用形容词(惆怅,寂寞,孤独,爱国,嫉恶如仇,视死如归,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 沧桑,忧国忧民,胸襟宽广,坚韧不拔,恬淡,怀才不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行文步骤

【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目标应该是考试的那种题型吧?大致从几点上来说 。
首先,要读诗,读懂诗 。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从诗中一定能读出人物形象的大概 。
比如说,写思乡之诗,那诗人一定是个游子形象;借古讽今,那诗人多半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写凄凉之景,春逝之物,那诗人估计会对谁有思念之情……从这方面入手就会事半功倍 。
总之,在这一环节,就是要点出诗人身份 。
其次,要抓诗眼,找关键字,关键句 。
这是我们分析诗人与其他“大类”诗人不一样的地方的重要参照 。
比如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虽然是咏秋景之诗,但是没有丝毫的悲凉之感 。
因此“豁达、独到”可能就是答题的要点 。
总之,在这一环节,就是要答出或是与诗人身份相符合,或是与诗人身份相违背的典型特征 。
最后,适当联系诗人生平 。
有些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他们的生平我们略知一二,在答题时稍微点一下即可,因为有的时候诗人的生平反而是陷阱,会影响你对整首诗的判断 。
嘛嘛,以上都是个人经验,当初老师给我们总结过,不过已经过去几年了大体忘记了,读懂诗,其他的都能迎刃而解,如是而已吧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有哪些人物形象忆友怀旧、别恨离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
如陈子昂,不教胡马渡阴山:“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
”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傲视权贵的思想 。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思乡念亲(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何妨吟啸且徐行、惜春悲秋、羁旅愁思,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伤感、孤独、壮志难酬、归隐田园 。
如《示儿》、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心怀社稷的形象、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后不见贤明之主、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迷恋、忧愁 。
9、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
12、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仰慕、激愤,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相知相思、儿女情长、烦闷、恬淡、惆怅、寂寞、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 。
10、送别友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令人扼腕悲叹 。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虽九死其犹未悔、孀居之悲 。
沦落之苦,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 。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
13,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
5、寂寞愁苦、漂泊江南的形象、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