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典音乐的诗词 好听的古典音乐( 二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
暗佩清臣敲水...
描写歌声的古典优美诗句●湘江静 史达祖 暮草堆青云浸浦 。
记匆匆倦篙曾驻 。
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 。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 。
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
酒易醒,思正苦 。
想空山、桂香悬树 。
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 。
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 。
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
史达祖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纯写旅怀的词 。
这首词全篇构思很有特点 。
它以前经驻舟的断魂处为主脉,综合古今,反反复复 。
例如“暮草”一句写荒野景色,为古今所同见,“渔榔”五句,是过去见闻,为断魂处的具体描写 。
“沧波”三句,对转而写今日 。
下片从断魂入手,重点写今天的感受 。
“酒易醒”三句承上启下,上承断魂,“孤吟”三句,转到闲居 。
“三年”三句,写今日天涯倦客,回忆过去关津生活,也是对古今感受的概括而说的 。
“屐齿”二句,转写未来,遐想对未来生活的安排,“潘郎”三句,又转到现在,与“洒易醒”三句遥相呼应 。
上下贯通一气 。
“暮草”五句,既是旧地重游的追忆,又是旧地重游的感慨 。
“暮草堆青云浸浦”,是前游时看到的水国荒凉的晚景 。
在这草暗云沉的景色里,听到的是驱鱼的声音,看到的是沙鸥的身影,“倦”字指对旅途奔波的厌倦,这就是从前驻篙的地方 。
“榔”当作“桹” 。
岳《西征赋》李善注引《说文》曰:“桹,高木也 。
”并对《赋》中“纤经连白,鸣桹厉响”解释说:“以长木叩船有声 。
言曳纤经于前,鸣长桹于后,所以惊鱼,令人网也 。
”陆龟蒙《渔具诗序》“扣而骇之曰桹”,注云:“以薄板置瓦器上,击之以驱鱼 。
”他的《鸣桹诗》说得更具体:“铿如木铎音,势若金钲急 。
驱之就深处,用以资俯拾 。
”以上通过词人的回忆,描绘了一幅愁肠百结的处境,构成了一种诗境,二者结合在一起,所以“怕愁沾诗句” 。
“怕”字既写不是滋味的心理状态,又写出了诗句未成匆匆离去的原因 。
“碧袖”二句,笔锋陡转,深入写愁 。
诗句没有写成,哀怨的歌声又突然传来,声声哀怨,融入秋风,把愁境的描写推进了一层 。
“碧袖歌”即罗袖歌,指妇女的歌声 。
张先《转声虞美人》词:“一声歌掩双罗袖 。
”“石城怨”,即《石城乐》,刘宋时臧质所作,见《唐书 。
乐志》 。
张祜《莫愁乐》诗:“侬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 。
自郎石城出,长在石城头 。
”所以称为怨歌 。
从首句至此纯用追叙,回忆前游,令人魂断 。
这样的地方,词人是来了一次,不会想第二次的 。
“沧波”三句,写作客孤身,重来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