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桂林之战58周年诗词 描写桂林的诗词( 六 )


大石围天坑底部暗河下游6公里处 , 有一处宽30―50米 , 高约100多米的瀑布 , 被称为地下第一大型瀑布 。
南 宁大新大瀑布大新德天瀑布 , 主体瀑布宽100米 , 纵深60米 , 落差70米 , 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 。
位于大硕龙乡德天村 , 距离县城78公里 。
那里层峦叠嶂 , 山青林密 。
流水从80米高的与接壤的浦汤岛上飞泻而下 , 一波三折 , 形成了三级瀑布 。
因为落差大 , 发出轰隆隆的鸣响 , 1公里以外也能听得真切 。
在飞流的瀑布下面是一个30多米深、200多米宽的深潭 。
瀑布周围的群山有层层梯田和中越边界的石山 。
交通:(1)在客运中心搭乘旅游专线;(2)在北大客运中心搭乘―大新客运大巴;宁明壁画花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现代诗歌 。
1925年夏 , 积日既久 , 国人视之漠然 , 归期到了 , 快领我们回来香港 , 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
母亲!我要回来 ,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精诚所至! 母亲 ,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呀 , 我哭泣号啕 , 呼你不应!我们要回来 , 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
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 , 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我要回来 , 母亲 , “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
1899年 , 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 , “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
到1900年 , 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 , 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 。
“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 。
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 , 哪知爱国即爱家 , 国民知醒宜今醒 , 莫待土分裂似瓜 。
” 七子尽泪下 , 诗人独悲歌 。
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 , 积日既久” , 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 , 受虐于异类” , “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 , 为作歌各一章 , 以抒其孤苦亡告 , 眷怀祖国之哀忱 , 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
”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
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 , 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 , 不知清泪之盈眶 。
读《出师表》、《陈情表》时 , 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
”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 , 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 。
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 ,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 , 抛头颅 , 洒热血 , 前仆后继 , 上下求索 , 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 。
1930年10月 , 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 , 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 , 10月25日 , 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 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 。
与此同时 , 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之子说:“愿父亲九泉下有知 , 与我们同乐” 精诚所至 , 金石能开 诚如斯 ,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 。
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 , 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 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 。
1971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