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古诗词起名 适合起名字的古诗词( 六 )


著有《嘉佑集》 。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生于四川眉山 。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 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
世称苏东坡 。
苏辙(1039-1112) , 字子由 , 一字同叔 , 号栾城 , 晚号颍滨遗老 , 四川眉山人 。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 , 自幼博览群书 , 抱负宏伟 。
宋徽宗继位 , 他遇赦北归 , 寓居颍昌 , 闭门谢客 , 潜心著述 , 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
政和二年病逝 , 终年七十四岁 。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
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 , 字介甫 , 号半山 , 曾封荆国公 , 后人称王荆公 , 谥文 , 又称王文公 。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 , 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
曾巩(1019-1083)曾巩 , 字子固 , 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 , 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十二岁能文 , 语已惊人”的曾巩 , 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 , 因文才出众 , 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 , 主张先道后文 , 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
他的学术和文章 , 生前已传誉遐迩 , 身后更盛名不衰 。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 , 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 , 不枝不蔓 , 纡徐曲折 , 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 , 俯仰尽意 , 精练生动 , 耐人寻味 。
概括在唐贞元元和时期 , 韩柳崛起 , 欣起古文运动 , 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 , 一时古文作家蜂起 , 形成了“辞人咳唾 , 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 ,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 , 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
其中 , 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 , 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 , 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 , 共160卷 。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 , 都主张...
唐诗宋词的来历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
按长短规模分 ,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 他们的加入 , 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 。
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 , 形成于唐代 , 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春风十里柔情 , 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 , 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 , 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 , 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 , 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 。
原因如下 , 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 , 就会发现、韦庄等 , 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 , 以“萋萋”形容“芳草” , 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 , 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 ,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 , 径草踏还生” 。
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 , 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 , 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 , 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 , 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 , 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 , 维舟绿杨岸” , 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 , 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