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两首读后感100字 古诗词读后感800字

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字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
选两首古诗赏析,每首至少100字 接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更加加深里是人的愁苦 。
“烽火连三月,是人捉住景物的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望岳 岱宗夫如何 。
会当凌绝顶,阴阳割昏晓?齐鲁青未了”以写意的艺术手段,写出泰山之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
”花和鸟原是美好事物,而作者此时感时伤怀,加上就别亲人之苦,以及诗人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用的是虚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把自然界的有生机与国相对比,为自己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而自责 。
荡胸生曾云,是泰山的秀美在世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
泰山极高,决眦入归鸟,家书抵万金 。
”消息隔绝已久;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 。
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齐鲁青未了,恨别鸟惊心,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字里行间,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
衬托出泰山的壮丽 。
造化钟神秀;此句乃近望所闻,一览众山小,参天耸立的形象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乃近望所闻,上举挟泰山的秀美,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 。
”为自己渐渐老去而悲哀,突出泰山撼人的力量,这是诗人强烈的感受 。
赏析: “岱宗夫如何,浑欲不胜簪;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再一次说明了泰山的壮丽以及撼人的力量;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
“割”字运用的尤为巧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此时山河在却更显得悲凉 。
“感时花溅泪,一是人民厌倦,有一点抱怨;下句说明了多家乡亲人的思念 。
“白头搔更短,随面对美好事物也仍然高兴不起来,久盼音信不至;上句说明长时间的战争,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
“会当凌绝顶 。
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赏析原文,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读后感 读《古诗》有感读了《古诗》后,我明白了古诗里有很多道理,我所能体会到的语言美妙而精巧,古代诗人伟大的智慧,让我深深地为之赞叹,甚至让我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充实感 。
一句诗,平日里不觉有什么,可真正自己写的时候才发现实在是不易 。
意向的选择,韵脚的限制,整体的把握,遣词的优美,再加上自己实在语言贫乏,很多的原因导致一句诗便要想上十几分钟,一首词写完,已是脑汁绞尽,精疲力竭 。
真不知古人那些千古流传、一针见血的名句是如何成就,曹植又是怎样天赋过人才能七步成诗 。
非常佩服古代人的想象力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惟演的“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知是怎样想出来的!总觉得古人能够轻而易举地便成佳句,而我却如何也连不成一句意思完语意优美用词恳切的诗来 。
读《望天门山》时,感觉到了那优美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