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九首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十 )


二、诗歌数学题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让人们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
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 。
如第一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 。
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 。
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 。
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 。
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 。
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 。
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
"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 。
《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 。
这本书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纂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 。
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 。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
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 。
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 。
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 。
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 。
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 。
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 。
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
在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也有这样一首数学诗:"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 。
熙熙攘攘不知数,一群飞入花丛里 。
试问此群数有几?且把条件来分析:全体之半平方根,另有两只在一起;总数的九分之几,徘徊在外做游戏 。
"你如果列出无理方程运算后,则可得出此群蜜蜂为72只 。
另外有一首写荷花的数学诗,:"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
三、数字入诗: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 。
"一"虽说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 。
例如清代诗人陈秋舫写过一首以《题秋江独钓图》为题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
"把一个个洒脱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 。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
"诗中22个"一"字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 。
其写法奇特,而以俚语取胜 。
有些诗歌会把一到十十个数字镶嵌到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