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

高考古诗词复习

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 , 考查等级为D级 , 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 , 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 , 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 , 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 , 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 , 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 , 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 , 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 , 而不是上下句 。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 , 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 。
因此 ,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 , 抓住重点 , 切忌狂轰乱炸 。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 , 适当放开了一点 , 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 , 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 , 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 。
据此 , 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
要坚持课内为主 , 课外为辅的原则 , 切不可主次不分 , 主客颠倒 。
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 , 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 , 切忌蜻蜓点水 , 似是而非 。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 , 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 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 , 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 , 殊为可惜 。
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 , 做到心中有篇 , 目中有段 。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 , 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 。
对此 , 要确保段段落实 , 篇篇过关 。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 , 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 , 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 以加强记忆 。
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 , 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 , 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 , 当然了 , 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 , 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 , 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
3.以零星时间为主 , 做到常记常新 , 切忌一劳永逸 。
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 , 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 , 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 , 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 , 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 , 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 , 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 , 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 。
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 , 每天熟诵一篇 , 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 , 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 , 轻松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