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什么可以代表客人 欢迎客人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什么可以代表客人 欢迎客人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哪些词代表故乡 明月 圆月——思念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 , 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
“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 ,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 , 有圆有缺 , 月圆可喻亲朋相聚 , 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 , 事情不如人意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恨君不是江楼月 , 南北东西 , 南北东西 , 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 , 暂满还亏 , 暂满还亏 , 待得团圆是几时 。
”(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
诗宴这首诗表达对客人的什么之情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 , 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 , 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 , 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 , 在长安西北 , 渭水北岸.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 , 地点 , 环境气氛.清晨 , 渭城客舍 , 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 , 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 , 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 , 读来却风光如画 , 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 , 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 , 平日车马交驰 , 尘上飞扬 , 而现在 , 朝雨乍停 , 天气清朗 , 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 , 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 , 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 , 恰到好处 , 仿佛天从人愿 , 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 , 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 , 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 , 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 , 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 , 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 , 一场朝雨 , 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 , 所以说“新” , 又因柳色之新 , 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 , 从清朗的天宇 , 到洁净的道路 , 从青青的客舍 , 到翠绿的杨柳 , 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 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 , 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 , 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 , 声韵轻柔明快 , 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 , 对如何设宴饯别 , 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 , 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 , 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 , 等等 , 一概舍去 , 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 , 出了阳关 , 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 , 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 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 , 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 , 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 , 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