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什么可以代表客人 欢迎客人的古诗词( 三 )


古诗词中的风是代表什么的?大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重要提示】仅供参考!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解析作者:刘 芳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 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 。
意境也叫意象 ,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 ,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
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 , 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
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 , 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 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 , 比如“月”、“水”、“花”等 。
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 , 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 , 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 , 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 , 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 , 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 , 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 。
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 , 残月入帘归梦醒” , 夜风袭来 , 孤客梦醒 , 再也无法梦回家园 , 这是何等凄苦之情 。
却用“好风”来说 , 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
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落兮雁南归” 。
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都写到了秋风 , 风吹过 , 花飘落 , 雁南飞 , 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 , 只有思乡的情 。
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条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 , 烘托愁苦的情怀 。
“风潇潇 , 雨潇潇 , 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 , 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 , 春日偏能惹恨长” , 等等 , 这许多的诗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
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 , 读来无限凄凉 , 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
三、以风展现豪气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这又是悲壮的风 。
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 。
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 , 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 , 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 , 豪情万丈 。
这样的风是气势 , 是力量 , 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
四、以风彰显生命力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 , 风把阴霾一扫而光 , 带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 , 是舒展身心的动力 , 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 , 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 。
“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 , 此时 , 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 , 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 , 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 ,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 , 在不同的古诗词中 , 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 , 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
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 , 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 。
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 , 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
古诗词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 , 它展示了民族语言的绰约风姿 。
只有“走进”古诗词 , 揣摩其中鲜明的意象 , 才能深刻地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韵 , 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