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诗词 胡敬( 五 )


编者站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 , 选择不同的角度 , 撷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 去表现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 , 展示农村文化的风雅 , 认识农村作为中国文化发祥地的重要意义 ,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
编者试图从文学和语言的角度 , 引领读者认识农村文化的创造性和影响力;从和谐的角度 , 认识人和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关系;从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角度 , 收录了若干对联、谚语、名言名句 , 记述了诸多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国人的动物情结 , 介绍了各地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艺戏剧样式 , 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名著 。
《新农村文化知识手册》突出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能够在尺幅之间展现农村广阔的文化天地 , 使读者得到知识的积累 , 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 得到美的享受 。
中国书面文学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 以至后来发展名目繁多 , 烂若晨星 。
民间文学是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文学 ,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民族文化的底色 , 是我们丰富而珍贵的思想资源、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 。
民间文学的作者由于生活在底层 , 他们能够更广泛、更深切、更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 。
因此 , 民间文学是发自社会最底层、最具有人民性的“心声” 。
“女娲补天”可加深我们对中华始祖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始祖意识”和“文学意识”以及“补天精神” 。
夸父逐日 , 重在显示古代英雄的一种追求和先人奇特的想象力 , 从而认识文学的特征和创造性 。
一些通过百姓想象创作的诸如“牛郎织女”、“天理良心”的民间故事 , 则是人民群众生活现实和愿望的反映 , 代表着人民群众“善”和“美”的永恒的追求 , 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 像明珠一般闪烁在诗文的大海中 。
这些虽时过境迁 , 但对现代人来说 , 寻找苍茫久远的一点回忆 , 认识女娲、认识夸父、认识牛郎织女 ,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 , 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 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样板 。
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 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
同时还有对自然、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认识 。
作为从诗词中演变而来的对联 , 应该说是文学的一种高级形式 , 也是农村最熟悉、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 , 可以说印在了许多人的灵魂深处 , 且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 如婚联、春联、挽联等等 。
说起中国的生肖文化 , 大家都知道 , 生肖给每个国人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 伴人走过一生 。
从生肖成语、生肖对联以及一些生肖故事中 , 我们都可以发现人和动物的这种生死情节 , 展现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发展趋势 。
在生肖的排序中 , 也充满着想象和情趣 , 能给人以启迪和快乐 。
书中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地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艺戏剧样式 , 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名著、名言 , 因是农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旨在抛砖引玉 , 引发人们对名著、诗词的兴趣 。
同时 , 许多人或许没上过大学 , 也无暇读很多书 , 但只记取其中一句话 , 就能影响他一辈子 , 甚或成为一生的座右铭 。
赞美莫高窟的文章有多少 敦煌乐 年代:【明】 作者:【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 , 胡云遥接秦霞 。
白雁西风紫塞 , 皂雕落日黄沙 。
汉使牧羊旌节 , 阏氐上马琵琶 。
梦里身回云阙 , 觉来泪满天涯 。
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儿面如赭 , 走入黄河放胡马 。
七关萧索少人行 , 白骨战场纵复横 。
敦煌壮士抱戈泣 , 四面胡笳声转急 。
烽烟断绝鸟不飞 , 十一年来不解围 。
传檄长安终不到 , 借兵回纥何曾归 。
愁云惨淡连荒漠 , 卷地北风吹雪落 。
将军锦鞯暮还控 , 壮士铁衣夜犹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