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客诗词 清新脱俗的古诗词网名( 九 )


当代·吴金水 辛卯雪中刘老以贺岁诗见示勉和忽尔凝神立,其思若幽人 。
当代·卢青山 荷池撑伞作自在邻茅棘,原只为幽人 。
当代·卢青山 山上寻毛栗桃花迷圣代,桂树狎幽人 。
唐·刘长卿 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归来夜夜冷霜侵,相对只幽人 。
当代·卢青山 喜迁莺 十月二十九断无纡路出,何以接幽人 。
当代·卢青山 无题三首 其一匆匆洲畔过望亭,亭前幽阁隐幽人 。
当代·卢青山 共肖市上饮,归其母家,过某地,予指某楼曰:万物皆流,今之所迷恋者,即后之所追忆者,终将随流而往,为流所灭,亦流中一沤而已 。
此地可名为匆匆洲 。
肖曰:且尽眼前,毋太早计,子忘预搔待痒之讥乎?名以过望亭可矣 。
盖予每过此,必抬头久望也 。
其言甚佳,予故两存之,为作三章 其一树借森风传鬼语,月瞠怪目看幽人 。
当代·卢青山 感物自树未成将可说,树成弱子竟幽人③ 。
当代·卢青山 三月十二夜理书作 其三时光优化国,景物厚幽人 。
宋·邵雍 天津幽居载将新意寿幽人 。
宋·汪晫 西江月 次韵李明府见寿千秋浑寂寞,遗墨宝幽人 。
明末清初·顾景星 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其三谷口片霞窥过客,松间微月照幽人 。
明·释古卷 送曹源公游西樵卜隐谁把翠崖磨似玉,喜留诗语记幽人① 。
宋·范智闻 苍玉洞(绍兴癸亥暮春)薄游已从告,去去逐幽人 。
明·薛蕙 寄范处士城里青山旧卜邻,问奇时复过幽人 。
明·黎民表 梅花堂陈山人过访不用瑶台携佚女,祗将姑射拟幽人 。
明·黎民表 过黄幼章欣赏亭看梅花争芳多暖处,感旧独幽人 。
宋·陈著 次韵史芝崖(名贺孙)午枕昏昏迎好梦,斋房寂寂称幽人 。
宋·许景衡 蜡祭前一日致斋亭午风日和暖呈同舍二绝 其二柔桑翳村出朝日,春水对户思幽人 。
清·洪亮吉 山坑仍愁三径里,草色断幽人① 。
宋·刘敞 风雨寄张野人浓香无停期,艳彩惊幽人 。
宋·刘敞 呈献臣衰病修①然寂寞滨,已将小隐约幽人 。
宋·李纲 送李似之舍人归连江旧隐二首 其二走马看花传好句,长梯摘实赖幽人 。
宋·李弥逊 池亭独坐散策...
求具有传统典型意象的诗词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整理 字号 [大 中 小]分类:高考在线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