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的读后感大全( 二 )


4.死亡叙写
《寒夜》大概有六分之五的篇幅 , 涵盖了汪文宣的死亡之路 。这在整个文学史上是非常特别的 。在许多的小说中 , 为着小说的结束 , 人物才死 , 且死法各异、突然(突兀)、具有传奇性,或为自杀、或为他杀 。
《寒夜》读后感(三):读后感
前面看得很生气 , 因为汪文宣的懦弱无能、唯唯诺诺 , 因为他母亲的刻薄尖酸、自私顽固 , 但是后来汪文宣的病重了 , 我又觉得可悲可怜 。巴金先生说这部书是在控诉旧社会和旧制度 。诚然 , 如果不是经济条件的恶化 , 局势的动荡 , 汪文宣一家不会过得那么辛苦;如果不是深受封建礼教迫害 , 汪母或许不会变成一个渴望威权和奴役的婆母;如果不是环境的黑暗和无望 , 汪文宣不会变得为了一份工作不断低头 , 忍气吞声 。旧社会旧制度必然塑造人影响人 , 暗无天日的社会压迫着一切小人物 , 在无尽的庸碌中痛苦地过完一生 。然而不能将所有责任推给环境 , 汪文宣的懦弱无能、自私自苦 , 在让人因为丑恶的社会对他产生怜悯的同时 , 也对他产生厌恶 。汪母的尖酸刻薄亦是如此 。我始终认为没有什么人有资格指责树生 ,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黑暗中 , 往上努力地爬出泥潭没有错 , 即便她远走高飞 , 也还是一直挂念着他们 , 养活一大家子人 。她从来没有恨过冷嘲热讽对她诸多苛责的婆婆 , 一直关心着病体缠身 , 懦弱无能却一直要求她忍让的丈夫 , 也承担着孩子的读书费用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虽然我觉得贵族学校的决定不那么理智) 。文中总说她是一个“花瓶” , 然而这也是时代所迫 , 她必须生存 , 就如同汪文宣的低声下气、汪母的固执古板一般 , 社会的原因占据大多数 , 是值得同情的 。三个人中 , 曾树生是最不该被指责的 。
巴金先生说他们都没有为了改变而斗争 , 确实 。汪文宣不仅在社会上 , 甚至面对母亲都不敢多说一句话 , 更不敢调节家庭矛盾 , 只会一味地让妻子忍耐;汪母更不必说 , 她对曾树生的敌意有时候甚至盖过她对儿子的爱意 , 即使用着曾树生的钱 , 也没有想过改变;曾树生不能说完全没有改变 , 她依旧抱有热情和理想 , 她尝试着争取自由 , 飞出满是桎梏的泥沼 , 只不过走错了路 , 她所选择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 所以依巴金先生所说 , 结局也不会多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