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的读后感大全( 三 )
他说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小说 , 打破黑暗后便能迎来黎明 。我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 , 看到了旧社会旧制度对人的残害 , 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 却没有看到多少光明与希望 , 读到最后 , 曾树生做下决定 , “夜的确太冷了 , 她需要温暖” , 然而我并不觉得她的前路是黎明日出 , 我看到的仍旧是灰蒙蒙的天 , 浓雾遮罩 。世界是在变好还是变坏?我不知道 。
《寒夜》读后感(四):生的牢笼 , 死的囚徒
【《寒夜》的读后感大全】巴金的《寒夜》 , 成书于1946年 , 日本投降后一年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情感起伏、整体的基调自始至终都压抑至极的小说 , 正如它的名字——寒夜 。这里的寒夜指的并不是时间 , 而是空间 。无论是在窄小昏暗的房间里、还是透射官僚资本暗影的办公室里 , 抑或是形形色色的苦人的维持虚弱运动的心脏下 , 都始终无限地无终结地被寒夜笼罩 。寒夜是席卷而来的噩梦的网 , 网里的人类不断撕扯 , 一场虚空的战争后剩下的只是毫发无伤的坚固的网的原型 , 以及由于疲劳和萎靡而日益腐烂的躯干和灵魂 。关于汪文宣 , 是一位旧时代的困顿书生 。有着一身正气 , 梦想走向自己的教育之路 , 为社会作贡献 。可是 , 开篇的场景就注定了他注定潦倒的命运 。战争的阴霾下 , 生活惶惶不可终日 。资本的压榨下 , 横亘穷苦面容的只有无尽的苦笑 。病痛的折磨下 , 只有废纸篓里血痰的记号是生活满目疮痍的证明 。家庭破碎的打击下 , 他无限地在生与死的分岔路上踌躇 。大多数人评价汪文宣都是“懦弱” , 可我却认为那是他对挣扎与否的徘徊与和选择的无力 。“懦弱” , 代表的是骨子里的无能 。可是汪文宣是拥有挣扎的意识的 , 只是在上述种种的压力下不得以成为了现实的奴仆 , 不应单用“懦弱”来评价他 , 那样对曾经妄图改变现状、渴望幸福的他是不公平的 。我从不厌恶这个形象 , 甚至他使我带入了极大限度的同情 。他仿佛是40年代被压榨的另一位“祥子” , 可也不是 。他同样被生活凌辱 , 被社会抛弃 , 可是善良永远根植于他流动的血脉中 , 即使血液不再鲜活 , 善良也永葆生机 。或许终结他生命的主观因素就是那“老好人”的性格 。即使母亲在悲痛欲绝时说出了“报复社会”的话 ,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为别人着想 。他敢爱 , 敢放手 , 他视自己低贱 , 而视所爱为圣洁女神 , 他给读者呈现的一切“懦弱” , 都是源于他对自身的自卑、对母亲的感恩、对爱人的尊敬 , “懦弱”一词怎配他 。他不也曾呼喊:“为什么理应死去的人是我”“我想活”吗?可是世道毕竟“不公平” , 苦痛的人生已是善良的筹码 , 置身事外的我们更不应用“懦弱”来加罪于他 。主人公有三人 , 但关于另两人——曾树生和汪母 , 并没什么想谈 。不过 , 曾树生是我比较欣赏的形象 , 她的一切行动都与我的期望相契合 。而汪母 , 旧社会的产物 , 今日或许也存在她的影子 。各有各的私欲 , 说不上对与错 。导致悲剧的根源是战争 , 但罪恶的根源却不止战争 , 更是官僚和资本的压榨 。在善良的男人呼吸停止的最后 , 窗外是一片庆贺胜利的欢声笑语 , 而屋内却是臣服于死亡之下的奄奄一息 , 只伴有微弱摇曳的蜡烛和血痰在喉咙内闹出的喧嚣 。日子总一天一天捱过去 , 春天也不再来 。秋冬是描绘死亡的好季节 , 灵魂的殆尽就像秋冬的落叶 , 眼看着它一点一点地被吸食埋葬 , 却毫无办法 。世界对于穷苦害病的人永远只是静默的寒夜 。他们的生活里 , 只有闭眼时无尽的噩梦和睁眼时对噩梦无尽的畏惧 。小说也以严寒结尾 , 而没给任何人希望 。想着盼望黎明也无益 , 因为以野草为伴、以坟墓为家的死人永远也不再有呼唤黎明的机会 。
- 《基本收入》读后感100字
- 哲学导论读后感精选
- 《知道几句三字经》读后感锦集
- 无敌号读后感100字
- 古诗词爱情诗 最美情诗古诗词
- 诗词此开头的 者开头的诗词
- 《给孩子们的古诗词》前十首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
- 鲁迅家的保姆
- 《陋室铭》《陋妻铭》《微信铭》《交友铭》经典!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成长,是与过去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