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全集_乱蝉衰草小池塘 乱蝉衰草小池塘

苏轼的诗词全集_乱蝉衰草小池塘 乱蝉衰草小池塘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是苏东坡的那首词吗?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
翻空白鸟时时见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 , 古城旁 , 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夜三更雨 , 又得浮生一日凉 。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 , 时苏轼在黄州 。
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
上阙写景 。
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 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 , 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
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 , 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 。
充满了诗情画意 。
下阙写散步 。
江村小景绘好之后 , 视角则陡然一转 , 步入画中:“村舍外 , 古城旁 , 杖藜徐步转斜阳” 。
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
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 ,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 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 , 超出世表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 ① 竹隐墙,乱...(1)上片写景 , 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
开头两句 , 由远而近 , 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 , 有高山耸入云端 , 清晰可见 。
近处 , 丛生的翠竹 , 像绿色的屏障 , 围护一所墙院周围 。
这所墙院 , 正是词人的居所 。
靠近院落 , 有一个池塘 , 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
蝉声四起 , 叫声乱成一团 。
这两句词中 , 既有远景 , 又有近景;既有动景 , 又有静景;意象开阔 , 层次分明 。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 , 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 , 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 栩栩如生 。
(意思对即可)(2)a、最后两句 , 是画龙点睛之笔 。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 , 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 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
“殷勤”二字 , 是拟人化手法 。
“浮生”二字 , 化用《庄子 。
刻意》“其生若浮 , 其死若休”句意 。
这两句 , 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
b、最后两句 , 是画龙点睛之笔 。
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 , 昨天夜里三更时分 , 下了一场好雨 , 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
“殷勤”二字 , 犹言“多承” 。
细细品评 , 在这两个字里 , 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 , 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 , 唯有天公还想到我 , 为我降下“三更雨” 。
所以 , 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
“浮生” , 是说人生飘忽不定 , 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
《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 , 其死若休 。
”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 , 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 , 分量很重 , 对揭示主题 , 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
(言之有理即可)
...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注】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东坡最出名的是他的两首江城子 和 赤壁怀古 。
江城子中其一缠绵悱恻 其二志存高远 而赤壁怀古 又是那么的大气磅礴 。
一次呈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