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全集_乱蝉衰草小池塘 乱蝉衰草小池塘( 二 )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 , 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 。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樽还酹江月 。
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的诗词都很朗朗上口 但是这三首相信是经典中的经典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1、夏末(秋初) , 幽狭淡雅(清新) 。
2、(1)苦闷、抑郁的心境 。
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 , 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
最后两句画龙点睛 , 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 , 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 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
“殷勤”二字 , 运用拟人手法 , 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 , 却含有自嘲的酸辛 , 隐藏着词人的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 , “凉” , 双关 , 既指天气凉 爽 , 又指生活无聊 , “浮生” , 是说人生飘忽不定 , 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
“又”字 , 分量很重 , 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2)闲适、自得其乐 。
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 , 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
最后两句 , 是画龙点睛之笔 。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 , 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 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
“殷勤”二字 , 是拟人化手法 。
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
(意对即可)
...完成后面的题目 。
(12分)鹧鸪天 ①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1)第一句中描写了树林、群山、翠竹、院墙 , 第二句描写了乱蝉、衰草、小池 , 写出了环境杂乱 , 衰萎 , 缺乏生机 , “乱、衰”二字 , 突出了烦躁不安 , )景物描写由远而近();但从第三、四句中又可以看到白鸟在天空自由翻飞 , 满池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 突出了优美深邃的意境 。
苏轼鹧鸪天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你的问题就是我们高三月考 诗歌鉴赏 的原题 , 下面最后一段是答案.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 , 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 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 , 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 , 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 , 视角则陡然一转 , 步入画中:"村舍外 , 古城旁 , 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 ,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 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 "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 , 超出世表.上片借景抒情 , 通过一幅幅画面 , 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 , 结尾点出主题 , 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