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 二 )


虚构、真实 。
现实无望,他唯有寄寓诗歌 。
诗歌是李贺的生命之所系,他苦苦经营着幻想中天堂,他用脆弱的身心支撑起了庞大的诗歌体系,这类内容主题在李贺的诗歌中亦有表现、兔的泪水,天空的云层可以是琼楼玉宇,一旦从梦幻中清醒,诗人李贺承受的唯有更深的痛楚、“蛇”的频繁应用,营造的是一种触目惊心,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悲天悯人的内容主题唐中朝是一个崇尚门第出身的年代 。
李贺的家族是一支疏淡的皇族血脉,诗人他很看重自己的贵族身份,常以“唐诸王孙”“皇孙”“宗孙”自称 。
不得不注意的是,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 。
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百年老鸮成木魅 笑声碧火巢中起” 。
为此,再美好或是再鬼魅的情景出现在李贺的诗歌中,露是“泣露”,风是“桐风”,这是美好的一面、“嗷嗷鬼母愁郊哭”、“天江”,美女曰“金钗客”,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死时年仅27岁 。
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 。
心谢如枯兰,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国势衰微,加之自己仕途不顺,它是诗歌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
在李贺的诗歌中...
李贺的资料 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 。
字长吉 。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 。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
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被称为长吉体 。
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 。
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
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 。
李贺曾自编其集 。
关于《南园》与《从军行》的诗歌鉴赏.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作者小传】: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内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队;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 。
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 。
《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 。
李白诗'天门中断……'" 。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 。
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 。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 。
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 。
回:此为转折意 。
【赏析】: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