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 五 )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 。
字长吉 。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
李贺曾自编其集 。
有《李贺诗歌集注》 。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
’”《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
”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
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1)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
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⑥讽刺宦官专权、乱政无能的,如《吕将军歌》《感讽五首》(其二)《感讽六首》(其二、四);⑦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⑧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⑨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⑩反映少数民族军事活动的,如《黄家洞》 。
(2)个人发愤抒情 。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
- 书法用诗词 初中生书法作品古诗词
- 旧诗词 新诗和旧诗的区别
- 表达回家乡开心的诗词 表达心情开心的古诗词
- 适合宝宝读的古诗词 适合女生朗读的古诗词
- 古诗词中十字令 十字令
- 出自诗词的男孩名字 唐诗宋词起名男孩名字
- 劝学,励志诗词 名联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 送万巨_诗词_百度汉语 诗词百度汉语
- 布衣贴近自然的诗词 贴近自然感觉的轻音乐
- 赏析诗词论文百度 诗词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