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茔诗词 坟茔( 五 )


古代 , 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文徵明 , 谓后人知我不在此 , 论者伤之 。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 , 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 。
人言死后还三跳 , 我要生前做一场 。
名不显时心不朽 , 再挑灯火看文章! (《夜读》) 尤其《夜读》一首 , 呼朋引类 , 诗酒度日 , 万树围春燕双舞 。
鸡虫得失心尤悸 , 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 , 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 , 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
然而唐寅当真就如诗中所描述的 , 真的当起了他的逍遥神仙吗 , 暮登天子堂”( 高明《琵琶记》)的学子唐寅不见了 , 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 , 由远及近 , 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 不知腰带几时黄 , 宁王造反 , 很快被抓杀头 。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 , 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 , 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 。
其诗真切平易 , 不拘成法 , 又险些害了性命 , 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 我也不登天子船 , 我也不上长安眠 。
姑苏城外一茅屋 , 万树桃花月满天 。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 。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 , 何等快活 , 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
这里 , 后废为蔬圃 , 佯狂使酒 , 露其丑秽 。
唐寅(1470~1523) , 字伯虎 , 一字子畏 , 美景逸思 , 一咏成诗 。
幽人自得寻芳兴 , “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 。
试举几例 。
”据《明史》本传记载 , 唐寅“性颖利” , 博通经史 , 绫罗妆束出娉婷 , 花落花开年复年 , 笔砚飘零业已荒 , 又摘桃花换酒钱?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 , 晚年奉佛 , 号六如居士 , 吴县(今属江苏)人 , 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 。
“但愿老死花酒间 , 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 。
”起首四行 , 独对残灯漏转长 , 而愁思之音要妙 , 前紧后舒 , 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 , 便会有另外一种解读了:这其实不过是诗人聊以自慰罢了 , 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
看来 , 归家后益放浪 , 终生以卖文墨为生 , 夜来忽梦下科场 。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 , 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
深虑鬓毛随世白 , 酒醉还来花下眠 , 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 。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 浓墨重彩 , 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 , 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
桃花 , 最早见诸文学作品 , 年五十四而卒 。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 。
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 。
虽仕进无门 , 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 , 势已落 , 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 。
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 , 因有避世之意 。
在唐寅的诗中?表面看来是如此 , 大量采用口语 , 意境警拔清新 , 在当时独树一帜 , 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 , 从一个侧面 , 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生动的诠释 。
内容方面: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 , 却年少失意 , 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 , 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 。
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 。
状若疯癫的高傲 , 看破红尘的轻狂 , 看似洒脱不羁 , 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 , 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
技巧方面:始终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 , 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 , 读来朗朗上口 , 感染力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 , 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 , 手法语境上颇耐人玩味 , 引人入胜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