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诗词歌赋 歌颂新时代的诗词联赋( 五 )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 。
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
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
结果怎样呢?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 。
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 。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 。
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它上天呢!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 。
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
有关月相的诗词歌赋 要月相 古人咏月的诗句很多的,但纵览下来明确表明月相的确不多 。
广为流传的名句就更少了 。
本人文学功底有限,就当作抛砖引玉吧 。
朔月: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峨眉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不排除是峨眉月(残))上弦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鹧鸪天》)满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下弦月: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峨眉月(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还有一句必须提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这一个问题回答的,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
看来在文学方面,我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
期望各位网友补充吧 。
楼上才女不解释~^_^,多谢赐教~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歌赋其事徒骄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