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的魅力( 四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中谈到的中和思想,是针对人的情感来说的,喜怒哀乐未表现于外就是“中”,将感情抒发而符合一定的礼数,就称之为“和",假如能够保持住“中和"的态势,则会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得以兴旺发展 。
从抒发感情的角度来说,儒家所倡导的“中和''观反对极其极端的情绪,而是更为提倡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感情抒发 。
道家之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应自然之发展,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儒家讲“中和”,是“中庸"的一个分支范畴 。
“仁"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仁义"之心去爱人,“推己及人”以成“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总的目标;而“礼”,则是儒家规范各种思想、行为的手段 。
作为儒家学术的核心,“仁”包容了众...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双鲤:代指书信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三更归梦三更后,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
红叶,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此花开尽更无花: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一声声 。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为有暗香来 。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
莲:“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庄周梦蝶:能触发往事如烟、高洁品格的追求,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由于“莲”与“怜”音同,劝君多采撷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其他如“一叶叶,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言浅而意深 。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则蘧蘧然周也 。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 。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此物最相思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 。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 。
熏笼玉枕无颜色、动物类猿猴,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
梅: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慎勿作桃李,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青”即“清”: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俄然觉,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
元人王冕《墨梅》: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 。
如“鸿雁几时到,珠帘不卷夜来霜 。
”早在花开之前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借以表达爱情 。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