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诗词 槛外人( 五 )


所以,这两种理解是自相矛盾的 。
一方面将后四十回的妙玉写得太不堪了,糟踏了这个形象;另一方面,又说前八十回,这些举动确实是对宝玉有爱的,至少是朦胧的,潜意识的爱 。
这就自相矛盾了 。
关键在于前八十回,妙玉对宝玉的情是什么情?确实是很特殊,连邢岫烟也觉得很奇怪,说,她竟然送给你一个生日帖子,还落款槛外人,很奇怪 。
宝玉对邢岫烟有一个解释,这段话特别重要,放过了这几句话,那么整个前八十回,妙玉对宝玉的情就理解歪了 。
宝玉怎么解释的呢?他说妙玉:“她原不在我们这些人中算” 。
她原不像我们大观园这些女孩子当中的一个,是我们这些人之外的一个,“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原本是一般世人“意外”,不理解,世人不理解的人,在世人意料之外的人 。
这两句话,是对妙玉这个人的评价 。
她不一样,别拿我们大观园的黛玉、宝钗这些人来衡量她,跟我们这批人不一样,不能跟我们这批人当中论,她是“世人意外之人” 。
她对我呢?他为什么对我这样?“只因取我是个微有知识的,方送我这个帖子 。
”这里的关键的关键就是“微有知识”的“知识”两字 。
这个“知识”不是现在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知多识广,不是这个意思 。
这个“知识”是佛家语,《华严经》《妙法莲花经》《坛经》等等佛经里都有“知识”这个词 。
在佛家里,“知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知人之心识,就是知人识人,知人识心,然后就引申为知己、知心、知音、朋友、知心朋友、知己朋友 。
就是说,妙玉之所以送我帖子,对我比较特殊,就因为我还稍微能知她的心识,能够了解她、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内在人格 。
在妙玉看来,谁都不理解她,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只有宝玉才稍微的能够理解她 。
所以,她把我当知心朋友看,当作很难得的知心朋友看 。
这段话就把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情,讲得很清楚了 。
所以对这段话,清朝的陈其泰这个红学家,有一句评语,说宝玉的这句话:“是妙玉定评,安得以世人意中之事揣度之” 。
宝玉的这句话,对妙玉这个人物是确定的一个评论,本质性的一个评论,怎么能拿世人意中之事,世人意中之事就是男女之事,一般人想,他们男女之间肯定有什么了 。
哪能拿世人以为的男女之事来揣摩她呢?不能 。
所以说,宝玉的这段话和陈其泰的这段评语把妙玉对宝玉的情和那种特殊的关系点的很清楚 。
确实有情,但绝不是男女之情,是一种很知心、很难得的友情 。
黛玉对宝玉跟女孩子打交道的关系是很敏感的,她是很留心的,甚至有时候有点小心眼 。
但唯独宝玉和妙玉这么亲密的关系,她很放心 。
刚才不是讲了么:要红梅,李纨说派一个人跟着去,恰恰是黛玉说不必,跟了人去反而得不了红梅 。
你看,这话是黛玉讲的,黛玉很放心 。
喝茶品茶的时候也是当着黛玉的面,绿玉斗就给宝玉喝了 。
这也说明妙玉心里很坦然,憧憬如果真有男女之事,我的茶杯给你喝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或别别扭扭 。
她当着宝钗和黛玉的面很大方的就给宝玉用了,心里没有什么疙瘩 。
黛玉也是对他们俩特别放心 。
黛玉对史湘云都不放心,但对妙玉就这么放心 。
是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的原因,黛玉就用不着担心呢?反正尼姑嘛,也谈不了恋爱,也嫁不了人,你要红梅就要红梅吧,所以她放心呢?不是这样的 。
尼姑不谈恋爱么?自古以来,尼姑和尚谈恋爱的多了 。
我们都看到过京剧《思凡》...
红楼梦读后感200字有3篇~第一篇《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第二篇《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