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三 )


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
三、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
【终南别业】语文作业关于"古诗"问题急急(王维)终南别业(1)...维的《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 这首诗写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
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 。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
全诗以悠闲自在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山水时与大自然、林中叟亲切交流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一切都不在意,任运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 。
最值得赞赏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网上看到有人用现代诗人周梦蝶的诗理解王诗的意境,也顿有所悟 。
周诗云: 行到水穷处 不见山,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泠泠在目,在耳、在衣 。
就是说一个人游山玩水,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且莫惊慌与失措 。
不妨静静地坐下来,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侧耳听听大自然万籁的声音,充分体会这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律,不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么? 其实,王维的诗,绝不仅仅是在谈论风景 。
王维崇信佛教,他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 。
他的诗,既写山水景物,又不局限于山水景物,而反写自己所感受的禅境,所领悟的禅意,与清秀灵异的山水景物融合在一起,既储蓄隽永,神韵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 。
“非有妙悟,不能领略” 。
只可惜我们在生活中往往见山就是山,见水只是水,全然不能参透事物的禅机,洞悉事物的真谛 。
行到水穷处,往往看到的只是干涸的河床,枯干的蒿草,毫无生趣的鹅卵石,心中生出的自然是恐惧、绝望和无奈了 。
观景中往往也折射着人生 。
当我们面对困境,总是感觉世界末日来临 。
其实一种绝境,何尝不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呢?主要是看你怎样看待事物 。
陆游不是早已明示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
《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的诗句是【内容】: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 。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
天宝末,为给事中 。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
赠秘书监 。
【注释】:胜事:快意的事 。
值:遇见;林叟:乡村的老人 。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 。
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
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
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 。
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 。
"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
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 。
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