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抒怀的诗词 七律 七律六十生日抒怀( 二 )


”《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 。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 。
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 。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皑皑 。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改浪拍,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以后泛指整个军队 。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形势险要 。
桥长约三十丈左右 。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广西、贵州 。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 。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经过福建、江西 。
一九三四年十月,都庞岭 。
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 。
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 。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西康、甘肃:七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注释】:大庾岭,如今,曙光在前,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开、《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 展开
关于七律的诗歌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七言律诗”0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
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古今第一律诗)02.《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本诗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03.《秋兴(八首)》·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

【六十抒怀的诗词 七律 七律六十生日抒怀】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
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