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草木意象 中考古诗词鉴赏意象( 四 )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
猿猴:哀伤、凄厉 。
鸿鸽:理想、追求 。
鱼:自由、惬意 。
(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
沙鸥:飘零、伤感 。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
海浪:人生的起伏 。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
江水:时光的流逝 。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
暴雨:残酷、热情 。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
东风:春天、美好 。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
狂风:作乱 。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
云:游子飘泊 。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
天晴:欢愉、光明 。
【颜色器物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
绿:希望、活力、和平 。
蓝:高雅、忧郁 。
黄:温暖、平和 。
紫:高贵、神秘 。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
玉:高洁、脱俗 。
珍珠:美丽、无瑕 。
簪缨(冠):官位、名望 。
【其它类】 酒:欢悦、得意、...
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及主题思想 人之一世,草之一秋 。
人至天命之年,应该就是如岁月至秋了,一切都是在轮回 。
以往的春光再明媚,到了此时也只剩下秋日余辉 。
有道是壮士暮年,其气自短 。
不管你年轻时是如何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只要跨入到这个门坎,也只能在风起云涌的红尘中叹既往矣 。
古人与文人多悲秋 。
其实伤秋也好,悲秋也罢,只是古今之人面对满目苍夷,仰望寒风枯叶,低思人生过往而生的人世沧桑之感 。
是的,面对物欲横流,想随遇而安明了取舍,并非易事,多少人为此身心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
光宗耀祖乃是国人的传统,但有道是“古今将相今安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名利兼收是人人梦寐之求,但有道是“世事终是一盘棋,人算不如天算” 。
那人到底该谋些什么呢?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警言,当知足常乐了 。
人已至秋,应该就是如月至秋自盈而亏,理应懂得了许多事理 。
世事如风云变化,生活中太多的缺憾,太多的扼腕长叹,只缘我们不知道守住已有的幸福,还在追逐着莫名的完美 。
其实月之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十之有九 。
其实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的计较事物的前因后果,完全没有必要太多的患得患失,平淡的面对一切,做自己想做、能做、做得好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
就如面对中秋之月,人人都知道月圆是苦历了月缺,辉煌过后必定是暗淡 。
岁月至秋,失去的已经失去,收获的已经收获 。
人已至秋,最终也会象草木一样,在秋风中绽放出一生中最后的光华亦将无可奈何地走向没落 。
站在人生顶峰上的人呀,至关重要的是应该懂得这些应该懂得的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原本就是一个椭圆.
唐诗之“意象”名词解释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
2. 长亭 。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
3. 南浦 。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