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人的诗词 古代赞美军人的诗词( 二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
有关军人的诗歌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 。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 。
千嶂④里,长烟落日⑤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⑥,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
羌管⑧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⑨,将军白发征夫⑩泪 。
【注释】①塞下(赛sài)—边疆的防守线上 。
风景异—景象荒凉,天气寒冷,和南方不同 。
②这句说连大雁也不愿留下,要飞向衡阳去 。
(古代人传说,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 。
) 衡阳,今属湖南省 。
③边声—泛指边地的笛声、马声等等 。
角—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
这句说:军乐吹动的时候,四面八方各种的边声都跟着响起来了 。
④嶂(帐zhàng) —象屏风一样的山峰 。
⑤长烟落日—写傍晚的景象 。
长烟,一大片的雾气 。
⑥这句说端起一杯浊酒来喝,解解愁闷,却想到家园远在万里之外 。
⑦燕(烟yān)然未勒—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 。
燕然,山名,就是现在的杭爱山 。
公元89年,东汉的将军窦宪打垮了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立了纪功碑 。
勒,在碑上刻字 。
⑧羌(枪qiāng)管—笛子 。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出产的 。
悠(yōu)悠—形容声音在空气中飘扬不定 。
⑨不寐(mèi)—睡不着 。
⑩将军—作者自称 。
征夫—远征的士兵 。
这首词是写边塞的萧条景色和远离家乡、久戍边塞的将士们的沉重心情的 。
心情是主,景色是宾 。
它的结构和无名氏〔菩萨蛮〕有共同之处,也是上片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而情中有景 。
景色的描写,正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
上片写景 。
它一上来就说明了这里是边塞的秋天,与内地的秋天背景有所不同 。
接着,以候鸟大雁之到了季节要回到南方,来坐实“风景异” 。
“衡阳雁去”,按照一般的语法,应当是雁去衡阳;这里是因为要符合格律,把结构颠倒了 。
大雁在这个地方度过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要离开了 。
按照情理来说,人,推而至于雁,在一个地方住了相当长的时间,临别之时,总不免有些依依不舍 。
桑下三宿,尚且为佛徒所忌,何况两个季节呢?而竟至于“无留意”,那么,可见此时此地,已经十分寒苦,实在是无可留恋了 。
雁的来去,完全是从人的立场去设想的,因此,这事实上是写人之所感 。
第三句写边塞上的声音 。
泛说“边声” 。
包括一切自然界和人类的声音,如风声、雨声、人喊、马嘶,都在其内 。
它们是边塞上所特有的,因而听到以后,容易引起怀乡之情 。
“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其无所不在,充塞了整个空间,虽想不听,也做不到 。
下面再接上“连角起”,更进一步写出这些凄凉的声音又还是伴随着军营中的号角一道发出来的,就更在凄凉之外加上了悲壮的气氛 。
这种加倍渲染的手法,也是为了加深人所感受的描写 。
这是写词人所闻 。
第四、五句写边塞上的景色 。
在数不清的山峰像屏障一样的围绕之中,傍晚的时候,烟雾弥漫,即将西沉的太阳正照射着一座紧闭了门的孤零零的城堡,这是多么荒凉的景色!“长烟”的“长”字,在这里是广阔的意思,它与“落日孤城”的“落”字、“孤”字合色,都是为了形容环境的辽阔荒凉而挑出来使用的 。
而孤城紧闭,则又显示了戒备森严,在冷落的背后,隐隐地露出了紧张的局势 。
这是词人所见 。
所感、所闻、所见如此,那么,身临其境的人,不免有怀乡之念,就很自然了 。
下片以抒情为主 。
在这种环境之中,欲归不得,惟有借酒浇愁 。

但是,“浊酒一杯”,怎么能够排遣离家万里的乡愁呢?结果是如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
“一杯”和 “万里”相对为文,是强烈的对照 。
“家万里”,点出路途遥远,回乡困难,但它却不是不能回家的主要原因 。
主要的原因是还没有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还没有能够如东汉窦宪那样,打退匈奴统治者的侵扰,在燕然山勒石纪功,然后胜利地班师还朝 。
在这里,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们的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