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词意象 李白诗歌意象( 四 )


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 。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个人简介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有“诗仙”之称 。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 。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
李白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
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往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 。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
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
李白画像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
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
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
学者黄锦祥先生作品《邀李白》编辑本段名字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
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 李白人 。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亲回到蜀中先给自已恢复了李姓后才给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
编辑本段个人品性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故事 。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 。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 李白醉酒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
”(《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中的高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