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乐园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六 )


所以 , 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 , 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
因此 , 在语文教学中 , 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 , 创设必要的情境 , 给学生提供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渠道 , 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甄别、汲取 , 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文化 , 体验文化 , 规范自己言行举止 。
这样 ,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 , 得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 , 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 。
最终 , 学生将获得一个灵秀、丰满的生命 。
其次 , 确定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 。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 , 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 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
要想把这些文化因素渗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 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
本人是这样尝试的:在备课时下足功夫 。
所谓备课是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 ,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 设计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 ,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
我们要想在教授学生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 , 就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 。
要备课 , 首先要备教材 , 其次要备学生 。
备教材时 , 要弄清楚一篇课文有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影子 , 又包含了多少传统文化的因子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 我们如何创设情境 , 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感受传统文化;备学生时 , 要弄清楚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 , 知道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要渗透 ,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已不需要耗费时间等 。
在上课时做足功夫 。
所谓下足功夫 , 其实可分为两种情况 , 即显性教授和隐性渗透 。
显性渗透就是在学习课文时 , 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就在其中 , 是必须学习的一部分 。
例如 , 我们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时 , 古文部分已然分开 , 即散文和韵文之别 。
先说散文 , 散文大致分为:论说文(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贾谊的《过秦论》等) 应用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 杂记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 史传文(如左丘明《左转》、司马迁的《史记》等) 而如果从创作时间上划分的话 , 大致可分为:先秦散文(如左丘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两汉至南北朝散文(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唐宋散文(如唐宋八大家作品) 明清散文(如归有光《项脊轩志》)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散文 , 最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与之同时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还有韵文 , 即诗、词、曲、赋等文体 。
诗 , 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古体诗一般形式比较自由 , 不受格律的束缚 。
从诗句的字数看 , 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诗歌如《诗经·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近体诗 ,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 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压韵的诗体 。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等 。
词 , 即宋词 ,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 , 结构深细缜密 , 音律婉转和谐 , 语言圆润清丽 , 有一种柔婉之美 。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柳永的《雨霖铃》等 。
豪放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 , 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 作词豪放、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