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字诗词 慷慨激昂的诗词( 四 )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 。
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
此诗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
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 。
短短四句小诗,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
《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 。
'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
《杜臆》:"此四诗盖作于入居草堂之后,拟客居以此终老,而自叙赙玷如此 。
其三是自适语 。
"《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 。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
”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 。
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 。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译文: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 。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
“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
《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 。
‘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
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译文: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 。
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
“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 。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
“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 。
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 。
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
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 。
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 。
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
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
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 。
170至180个字诗词有那些李白 将进酒 【正文176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