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的诗词 描写气候的诗词

关于气候的诗词 描写气候的诗词

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词佳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
木叶:树叶 。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描写气候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气候的古诗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句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的情况.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山区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 4、“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6、“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句说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句描绘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同的气候特征.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13、“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有那些关于气候的诗句??一、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李白的《蜀道难》: “. . . . .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 . . . .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 。
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
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
二、描写气候的诗句如: 1、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