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的诗词 描写气候的诗词( 二 )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
2、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
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
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
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 。
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 。
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 。
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 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 。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 。
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 。
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 。
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
与气候有关的诗句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4、“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5、“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6、“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7、“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8、“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9、“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0、“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1、“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5、“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1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