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鸳鸯的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 二 )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 , 庄周蝴蝶两俱空 。
” (孤)雁:孤独 , 思乡 , 思亲 , 音信 , 消息 。
鸿雁:书信 , 对亲人的思念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 , 每年秋季南迁 ,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 , 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 , 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 , 人还没有归家 。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 , 出使南朝陈 , 写下这思归的诗句 , 含蓄而又婉转 。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 , 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 , 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 , 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
如“鸿雁几时到 , 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 , 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 ,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 , 一番秋雨之后 , 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 命在旦夕 。
因此 ,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 南冠客思深 。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 , 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息 。
”还未...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 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 ,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 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露总是白的 , 但今夜更白 , 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 , 但故乡更明 , 因为忆弟思家 。
诗人以幻作真 , 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 , 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 ,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 , 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 但作为傲霜之花 ,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 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 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