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豆类的诗词 包含科学知识的古诗词( 三 )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
传:赐给 。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
古诗今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
”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
七步诗——曹 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
萁:豆秆 。
漉:过滤 。
豉:豆豉 。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
带有年字的诗句《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李世民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
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
紫庭文佩满,丹墀衮绂连 。
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
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 。
粤余君万国,还惭抚八埏 。
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
《喜雪》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
《上元日二首》李昂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齐何事欲祈年 。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 。
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