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关中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二 )


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
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 , “理过其辞 , 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 , 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
陶渊明的时代 , “真风告逝 , 大伪斯兴” , 他因贫而出仕 , 目睹官场黑暗 , 不愿同流合污 , 决心辞官归隐 , 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
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 , 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 , 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 。
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 , 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
《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 , 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
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 , 他没有忘怀世事 。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 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 他的散文、辞赋 , 数量虽不多 , 却非常出色 , 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
南北朝时期 , 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 , 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 。
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 , 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 , 世称“大小谢” 。
诗人鲍照出身寒微 , 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 , 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北方文苑稍嫌荒寂 , 但散文方面也不乏名篇 , 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
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 。
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 , 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 , 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 。
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 , 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
总的来说 , 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 , 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 , 作了充分的准备 。
此外 , 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 。
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 , 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爽 , 风格各异 , 但都情意真切 。
从我国古代小说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来说 ,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
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 。
《世说新语》记载...
关于历史的诗歌 茶诗在韵文类茶文化作品中数量最多 。
最早提及茶叶的诗篇 , 按陆羽《茶经》所辑 , 有孙楚 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楼诗》、左思的《娇女诗》和王微的《杂诗》四首 , 它们都是汉代以后唐 代以前的作品 。
这四首诗中的一些诗句 , 如“姜桂茶荈出巴蜀 , 椒橘木兰出高山”(《出歌》)“芳 茶冠六清 , 溢味播九区”(《登成都楼诗》)等 ,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事入诗的萌芽状况 。
唐代 茶文化生机勃勃、茶诗异彩纷呈 , 在茶诗创作中成就较大的应推白居易、卢仝、皎然 。
三人中最 值得称道的是白居易 , 他总共创作传世茶诗60多首 , 既有专门咏茶的诗篇 , 又有叙及茶事、茶趣 之作 。
宋代苏东坡、杨万里、陆游等人的茶诗创作颇丰、贡献较大 。
陆游一生共写茶诗300余 首 , 是历代所作茶诗最多的诗人 。
宋、元、明、清至近代 , 内容、艺术性倶佳的茶诗也不胜枚举 。
我国茶诗体裁广泛、形式多样 , 其中形式最为奇特的要数唐代元稹的《宝塔诗》 , 或曰《一言 至七言诗》:慕诗客 , 爱僧家 。
碾雕白玉 , 罗织红纱 。
铫煎黄蕊色 , 碗转曲尘花 。
夜后邀陪明月 , 晨前命对朝霞 。
洗尽古今人不倦 , 将知醉后岂堪夸!诗人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别开生面 , 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 写得清幽淡雅、淋漓尽致 , 堪称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