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韵味的学习诗词( 二 )


年事梦中休 , 花空烟水流 。
燕辞归、客尚淹留 。
垂柳不萦裙带住 , 漫长是 , 系行舟 。
【鄙人拙见:上阕一个巧妙的拆字法瞬间吸引人眼球 , 怎样合成一个“愁” , 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
起笔写羁旅秋思 , 酿足了愁情 。

有关学习的诗词古文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 , 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 , 此日中流自在行 。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真宗《劝学文》富家不用买良田 , 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 ,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 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 , 书中有女颜如玉 。
男儿欲遂平生志  ,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读书不破费 , 读书利万倍 。
窗前读古书 , 灯下寻书义 , 贫者因书富 , 富者因书贵 。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 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白首方悔读书迟 。
特别有韵味的古诗词 红楼梦 ? 桃花行曹雪芹桃花帘外东风软 , 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 , 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 , 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 , 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 , 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 , 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 , 斜目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 , 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 , 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 , 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 , 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盘进水来 , 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香艳何相类 , 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 , 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 , 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 , 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 , 寂寞帘栊空月痕.(红楼梦里林黛玉作的诗)有所思卢仝当时我醉美人家 , 美人颜色娇如花 。
今日美人弃我去 ,  青楼珠箔天之涯 。
天涯娟娟姮娥月 , 三五二八盈又缺 。
翠眉蝉鬓生别离 , 一望不见心断绝 。
心断绝 , 几千里 。
梦中醉卧巫山云 , 觉来泪滴湘江水 。
湘江两岸花木深 ,  美人不见愁人心 。
含愁更奏绿绮琴 , 调高弦绝无知音 。
美人兮美人 , 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
相思一夜梅花发 ,  忽到窗前疑是君
你有有韵味的的作文开头优美诗词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 , 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 , 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 , 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 , 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 , 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 , 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 , 秋去冬来 , 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 , 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 , 没有了语言的联系 , 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 , 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 , 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 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 , 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 , 小草虽然弱小 , 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 , 野花虽然朴素 , 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 , 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 , 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 , 有了互相的沟通 , 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 , 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 , 显得牵强附会.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 , 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 , 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 , 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 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 , 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 , 一开篇就上了岔道 , 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 , 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 , 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 , 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 , 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 , 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 , 促进沟通成功呢?”所以 , 开篇写得好不好 , 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 , 先求准确 , 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1、引用名言名句①问世间情为何物 , 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 , 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 , 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 , 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 , 各不相同.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 , 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 , 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 , 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 , 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 , 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 , 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 , 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与小偷》)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 对于我们的眼睛 , 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今天 , 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 , 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 , 对于我们的脑袋 , 不是缺少思考 , 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 , 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 , 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 , 往往举棋不定 , 左右乱倾 , 这时 , 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 , 这样会给你带来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2、巧用书信格式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 , 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 , 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 , 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②可恶的标准答案:看到你 , 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 , 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 , 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 , 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 , 就因为“标准”二字 , 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 大江东去 , 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 , 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 , 现在是灯火通明 , 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 , 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 , 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 , 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4、巧用修辞用修辞手法开头 , 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 , 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2002年《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 , 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 , 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 , 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用排比句开头 , 句式整齐 , 语势铿锵 , 前后形成对比 , 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 , 促人赏读.此外 , 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 , 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 , 含在口中 , 甜在心里;如秋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