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诗词 带己 的诗词( 三 )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 。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
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
“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
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
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
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风吹过...
夜书所见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而感到什么表达了...夜书所见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江上秋风和梧桐落叶的描写想到家中孩儿们此时正在斗蟋蟀正斗得不亦说乎吧,反观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他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感到分外凄凉孤独,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
古人经常用秋风和落叶这些意象,来表达悲哀、凄凉、抑郁、伤心、无奈等负面情绪,所以刘禹锡在《秋词》里有“自古逢秋悲寂寥”一说 。
再联系“江上秋风动客情”得知,作者此时旅居在外地他乡,所以凄凉孤独而思念家乡是难免的 。
夜书所见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萧萧:风声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挑:挑弄、引动 。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
篱落:篱笆 。
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诗词原文和解析? 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
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感动和梦想,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山盟海誓的诺言,只剩下一个依稀的背影 。
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情感是用来遗忘的,美丽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金甲的战神披着天边的彩霞在故事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即便是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又有谁见到了那早已注定的结尾?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初见,惊艳 。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 。
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
- 诗词怎么配图 古诗词配图
- 怀念以前的诗词 怀念以前工作领导的诗
- 古代描写美女诗词 古代描写美女的诗词
- 语言文学基础古诗词篇目 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
- 关于祖国的诗词12行 关于歌颂祖国的诗词
- 人闲字开头的诗词 者字开头的诗词
- 童话里的世界 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童话
- 诗词曲中"反复"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方法
- 欲驾东风 诗词 昨夜小楼又东风诗词
- 唐代送别诗词 送别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