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古诗词 边际贡献( 四 )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 , 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 , 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研究任何我 , 都不能割断历史 , 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 , 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 , 更不能苛求古人 。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 一方面 , 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 , 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减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 ,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 ,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
首先 ,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其次 ,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在某种条件下 , 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 , 巧妙布置八阵图 , 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 , 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 , 统筹全局 , 才能选择最佳方案 , 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
刘备意气用事 , 仅从局部着眼 , 贸然发动进攻 , 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 , 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 , 使“吞吴”大计泡影 。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 , 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
【哲理】以池塘为喻 , 说明了为学之道 , 必须不断积累 , 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 , 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 , 不断积累 , 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 , 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
治学之道如此 , 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
【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 , 来者方不息 。
白日没西山 , 晨光还奕奕 。
春花瘁复荣 。
秋草黄已碧 。
造化无停机 , 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 , 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
自然界是如此 ,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 因此 , 在少壮时 , 就必须努力拼搏 , 奋发进取 。
【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 , 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 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 , 不能因袭古人 , 不求进取 。
【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
高考古诗词常见作者资料以下是比较有名的 , 无名小卒数不清 , 无法一一详述 。
张九龄(673-740) , 字子寿 , 韶州(今韶关市)人 , 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 唐代有名的贤相 。
李白(701-762) , 字太白 , 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 , 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
天才横溢 , 被誉为谪仙人 。
其诗想象丰富 , 构思奇特 , 气势雄浑瑰丽 , 风格豪迈潇洒 ,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 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