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展望 诗词赏析 展望未来的古诗词( 六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名句 ——专家推荐篇 51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饣甫 糜 。
——汉乐府《东门行》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东汉·曹操《龟虽寿》 5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5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唐·李白《...
求诗词形式的运动会广播稿 请问要找的是否是《清平乐·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
该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的《诗刊》,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
该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
清平乐·六盘山原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赏析《清平乐·六盘山》是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 。
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
上阕表明当时的战斗决心“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
这两句词看似写景,实则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怀,既有登高望远吞吐山河的豪迈,又有追随大雁,遥想战友、亲人的柔情 。
因为雁阵飞往的地方,正是诗人刚离开不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那里有几经战斗开辟出来的广大革命根据地,有和红军心连心的革命人民,有留在那里继续斗争的战友何叔衡、瞿秋白、陈毅等,也有诗人的亲人毛泽覃,他心爱的幼子也寄养在那里,后来不知去向 。
所有这一切,足以令人魂牵梦绕,南飞的大雁啊,你能带去诗人的问候与思念吗?你能把长征胜利的喜悦带回南方吗?这两句词可谓触景生情,在对自然景物的白描中,蕴藏着诗人对战友和亲人的款款深情,耐人寻味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指抗日前线,红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向陕北根据地,向抗日前线进军,掐指算来,红军北上的行程竟有二万多里 。
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奔赴抗日前线,不到长城,算什么英雄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在过去的一年中,红军既要与雪山草地、激流险滩、严寒酷暑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又要与一路上围追堵截的敌人周旋、战斗,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中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诗人仅用了“屈指”二字,于轻描淡写中流露出红军对漫漫险途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
这两句词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抗日前线的英雄本色 。
下阕展现革命前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如火的红旗,飘扬在高高的六盘山顶,烘托出红军将士的胜利喜悦 。
“红旗”作为革命的象征,在毛泽东诗词中反复出现:“山下旌旗在望”;“红旗跃过汀江”;“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
毛泽东及其率领的工农红军扛着这面红旗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今天,这面红旗历经枪林弹雨,更加鲜艳地招展在六盘山顶,它预示着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将翻开新的一页 。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的反动政权 。
毛泽东极其正确地判断出当时的形势,“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