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少年时代诗词 我们的少年时代( 二 )


好胜耽长夜 , 天明烛满楼 。
留人看独脚 , 赌马换偏头 。
乐奏曾无歇 , 杯巡不暂休 。
时时遥冷笑 , 怪客有春愁 。
遨游携艳妓 , 装束似男儿 。
杯酒逢花住 , 笙歌簇马吹 。
莺声催曲急 , 春色送归迟 。
不以闻街鼓 , 华筵待月移 。
赏春惟逐胜 , 大宅可曾归 。
不乐还逃席 , 多狂惯衩衣 。
歌人踏日起 , 语燕卷帘飞 。
妇好唯相妒 , 倡楼不醉稀 。
戟门连日闭 , 苦饮惜残春 。
开锁通新客 , 教姬屈醉人 。
倩歌牵白马 , 自舞踏红茵 。
时辈皆相许 , 平生不负身 。
新年高殿上 , 始见有光辉 。
玉雁排方带 , 金鹅立仗衣 。
酒深和碗赐 , 马疾打珂飞 。
朝下人争看 , 香街意气归 。
游市慵骑马 , 随姬入坐车 。
楼边听歌吹 , 帘外见莺花 。
乐眼从人闹 , 归心畏日斜 。
苍头来去报 , 饮伴到倡家 。
小妇教鹦鹉 , 头边唤醉醒 。
犬娇眠玉簟 , 鹰掣撼金铃 。
碧地攒花障 , 红泥待客亭 。
虽然长按曲 , 不饮不曾听 。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 , 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的孩子 , 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
少年与老年相对 , 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
少年 , 也可以分男、女两种 。
老年回忆少年的诗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 , 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 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 全篇情感真挚 , 层次分明 。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 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 , 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 , 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 。
在醉心的阅读中 , 由囫囵吞枣 , 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 不仅扩展想像力 , 锻炼记忆力 , 增强了理解力 ,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
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 , 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 , 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 , 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 , 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 , 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 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 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
情真意切 , 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
作者开篇便说:“书 , 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这个比喻 , 我觉得特别亲切 。
”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象-蜂蝶飞过花丛 , 泉水流经山谷 , 流光溢彩的画页 , 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 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
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 , 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 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 , 沉迷于书中的世界 , 汲取着营养 , 在一天天地成长 。
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 , 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 。
“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 。
在行文中 , 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 , 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 , 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 , 闲游于博山道中 , 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
眼看国事日非 , 自己无能为力 ,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
在这首词中 ,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 , 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 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 言浅意深 , 令人玩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