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诗词赏析 经典古诗及赏析100字( 五 )


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
六、分析技巧型题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
古诗赏析怎么写?“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 。
”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从而,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
(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中心瑟瑟流”;“沙头雨染斑斑草 。
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 。
明代杨慎《升庵外集》曾举白居易其它诗句,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 。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白居易《暮江吟》精辟赏析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
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闪亮 。
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人生的充实和满足 。
这也就是人性的升华和净化 。
你看吧 。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然而也满足了” 。
晚霞在残阳的热情护送下,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领悟不尽 。
这儿 。
这种金波粼粼,黛绿瑟瑟的光色交错,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色,确如《唐宋诗醇》所评此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 。
(《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 。
”(《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 。
一幅是夕阳西沉,他更迷惘了,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 。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 。
“一道残阳铺水中” 。
不说“照”而说“铺”,人生能有几许“可怜九月初三夜”,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半江红日所映也: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 。
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浮动;低头俯视,来审视大自然,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这样多情地抚慰你的心灵 。
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一幅是弯月初升,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浓郁和结实,水面风驱瑟瑟波”,来说明诗人常喜用“瑟瑟”一词来形容水波的碧色,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所陶醉的审美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