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雅舍谈吃》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雅舍谈吃》读后感(一):生在华北农村的小孩慕了
我之前没有阅读过梁实秋其他作品,但对这本却是久闻大名 。整体很轻松诙谐,谈起吃好像也不会有什么沉重的 。作为北平土著,书里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北平美食,大至一些如雷贯耳的酒楼招牌菜,小至街头美食平民甚至贫民美食,比如窝窝头糖葫芦 。梁实秋先生一定是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人,不热爱生活怎么会如此热忱的关注那几嘴入口的食物 。而且要有家底,通篇是跟着父亲去各大酒楼宴饮,菜价动辄几块钱,烤鸭瓦块鱼鲍鱼鱼翅螃蟹都是寻常 。后面建国后,梁实秋先生移居了台湾,后来好像又移居了美国,所以横向对比了北平美食和台湾美食,中国美食和美国食物 。但人是有家乡的,离家千万里,最爱的还是家乡那一味 。北平国际大都会有各种美食值得怀念 。我生活成长在物质贫乏的华北,记忆中没什么印象深刻的味道,蜂蜜糕或许算一个?可惜现在已经无影无踪,连一毛钱一根的辣条和冰棍也有强烈的存在感,冬季就是白菜咸菜和自家酿的豆豉,所以我从不怀念小时候,因为实在无可怀恋 。反而长大后,陆陆续续吃过尝过,才体味到饮食男女的快乐,体重也跟着蹭蹭几级跳,倒也并不后悔,人生及时行乐也不错,不会到死的时候还没吃到想吃的东西 。
《雅舍谈吃》读后感(二):爽文
很多年没有看这种文字的爽感了,就是用你完全能得到的语言在说你完全感兴趣的内容 。我昨天和gxj总结了一下为什么它这本书写吃的能这么让人舒服,原因有四点:
但是我看这本书爽的最终原因还是对自己的肯定 。因为对食非果腹的终极认同让我觉得虽然日复一日的生活表面枯燥平庸,但我内心深处究竟还是个文化人 。对吃(包括食材烹饪兼色香味形质地)的追求让我永远保持好奇,保持谦卑,认同生活本身除了给别人看的部分以外自然有仅我自己能领会的妙处 。那只要这世上(莫说世上了就光castro st, california ave, univeristy ave)还有我没吃过的馆子,那我对人生的希望就不会消失 。
《雅舍谈吃》读后感(三):没有调料包的年代,人们曾这样认真做菜
当代年轻人,聚会吃什么?热辣的火锅,滋滋冒油的烤肉……很少有人去找老餐馆,吃一顿简单调味的传统菜 。工业化背景下,食客追逐快速,店家控制成本,料包既然能做出美味,谁还愿意培养大厨、研究复杂菜式呢?于是,我们眼看着一家家新店,千篇一律地供应川菜、火锅刺激味蕾,不同的店名,相似的口味…… 但,对于一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国人来说,没有调料包的年代,食材、火候、刀工,本真的滋味就足以让人大快朵颐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旧时代的饮食画卷 。一、故都佳肴:那些年的北平美食 前段时间的“美食荒漠”城市评选,北京以首都之尊荣获第二名 。但当年的北平饮食,真看的我口水直流~ 开篇写豆汁儿,简直宝藏~传说中难以下咽的豆汁儿,对北平人而言居然是爱不释手的一口滋味,那种酸中带腐的滋味也被视为妙处之一,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酪”这款北平小吃,是凝冻的牛奶,看的时候回忆起《红楼梦》里面袭人爱吃的“糖蒸酥酪”,馋死我了!当时的中国人不爱喝牛奶,但是做成酪就去其腥气,香、甜、凉俱美,是夏日的独特享受 。最有名的北京特产当然是烤鸭!原来最正宗的填鸭,有皮有肉有油,滋味十分丰美 。不过现代人讲究健康饮食,这一层高胆固醇怕是没人敢应,怕堵血管 。香脆难匹的爆双脆,大锅熬煮的白肉汤…鲜活的美食,让人仿佛看到当年的北平,那个餐馆各有绝活,佳酿待客却不收高价的豪情年代 。二、四海珍馐:神州大地,人间百味 火腿的部分,写到火腿独有一段异香,金华火腿之香尤其让人闻之流涎 。我家乡也是盛产火腿的地方,有一种“刀板香”,放在木板上蒸熟,咸、鲜、油而不腻,滋味宜人,不知与金华火腿相比如何? 写鱼丸的弹滑和汤汁鲜美,让我想起在福州同学家吃到的手工鱼丸 。鱼肉我不算喜欢,可是那种弹牙的口感,汤味的鲜香,我也忍不住享用一大碗 。印象中,鲤鱼肉带着土腥气,并不好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然而当年的河南馆子有一道鲤鱼做的“瓦片鱼”,炸的金黄,微微弯卷,浇着一层糖醋汁,形似瓦片而滋味甚美……不知道现在的河南人是否还有这门手艺? 近一百年前的中国,山东馆、河南馆、淮扬馆、广东馆,各显其能,展示了各具特色的高超厨艺 。遗憾的是,餐馆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这些精湛的手艺只能在书中一窥其貌了 。三、人生真味:食物让你看懂的事 中国人嘴馋,讲究吃,讲究美食 。在国外上学的时候,白人同学一份三明治果腹即可,中国人却不厌其烦地花一早上时间炖牛肉 。梁先生自豪地认为是文化发达的结果,我也赞同~ 大概由于这种民族自豪感,《大菜》一节中,短短几百字辛辣地讽刺了“吃不惯牛油,喝不惯凉水”,吃着中国菜却用刀叉而舍竹筷,认为更文明的人,挖苦他们用刀叉也不会变成白种人 。看来真的很生气了~ 萝卜排骨汤是一道最寻常的食物,但探寻炖一锅好汤的奥妙,其中也蕴含着写文章的道理:少加萝卜少加水,不正可以对应于文章的少说废话吗?精华多就能煲好汤,我们写一篇尚可水准的文章同样不难,只要注意言中有物,干货充足 。扬州狮子头,杭州炒笋尖,北平涮羊肉,湖南烤乳猪……那个年代,美食大放异彩,大厨各具绝技,有自己做菜的“道法” 。据我爸说,我奶奶对于烹饪很有自己的一套,贫困年代的简单食材一经她手就变得不同 。我姑姑只能学到一半,已过半百的表姐更是普通水准 。我家如此,全中国又有多少家庭、多少餐馆在发生类似的事呢?未曾品尝的美味,只能从书中一探究竟了 。
- 《纪录片摄影手册》读后感100字
- 陆游定风波诗词意思 定风波 陆游
- 文征明诗词《雁声》 文征明诗词
- 古诗词小楷 簪花小楷
- 王力诗词格律蝶恋花 蝶恋花
- 饮湖上初晴雨后诗词阅读答案 饮湖上初晴雨后
- 中华好诗词成语题 中华好诗词烧脑成语
- 桌面诗词日历 中国诗词日历
- 我们是龙的传人诗词 龙的传人诗词
- 韶山 诗词歌赋 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