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读后感1000字( 三 )


北平山东餐馆里,有一道有名的菜“炝青蛤” 。
黄菜指鸡蛋 。北平人常避免说蛋字,因为它不雅,我也不知为什么不雅 。
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 。
馆子里做黄鱼,最令我难忘的是北平前门外杨梅竹斜街春华楼所做的松鼠黄鱼 。
从前北平没有多少像样的江浙餐馆,小小的五芳斋大鸿楼之类,偶尔有炝活虾应市,北方佬多半不敢领教 。
北平讲究一点的馆子还是以山东菜为正宗,灶上非烟台人即济南人 。
例如在北平,河南馆决不做“爆肚仁”,山东馆决不做“瓦块鱼” 。(时代不同了,有了“快餐包”,是个餐厅都能有酸菜鱼,结果是把这道菜给毁了 。)
读了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一似过屠门而大嚼,使得馋人垂涎欲滴 。唐先生不但知道的东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话来写,使北平人觉得益发亲切有味 。
“瓦块鱼”是河南菜,最拿手的是厚德福,在北平没有第二家能做 。
……
以上文字,只是我的偏好,《雅舍谈吃》自然不仅仅写北平的美食 。“十几年前,友人高鸿缙先生,他是湖北人,以其夫人亲制鱼丸见贻,连鱼丸带汤带锅,滚烫滚烫的,喷香喷香的,我连吃了三天,齿颊留芬 。如今高先生早已作古,空余旧事萦绕心头!”类似这样滚烫滚烫的文字,比比皆是 。梁先生说莲子是湘莲好,广东人烧鱼翅最好,商家把《雅舍谈吃》的文字打印出来,也是个卖点呢 。
我手上这本《雅舍谈吃》是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的版本,名为“梁实秋作品经典”丛书,雅舍小品(两册)、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谈吃,一共五册,当时在布衣书局布衣加一口网上竞卖,正好我在线看到,嫌出价太低,仗义出价,可是我的“仗义”底线太低,加到19元,这五册书就归我了,几乎全新 。
几年前,我已经买了一本《雅舍谈吃》,曾经在社交账号上说了几句关于这本书的话,有网友说我能读梁实秋周作人的作品,算是读书人值得交往,我想她应该很快就会失望,某个时期,我读梁实秋、周作人的文字,心里没有自信,不知道该不该读,读了又会不会犯错?张爱玲就不同,旧书摊上买得花城出版社的《半生缘》一本,一发不可收拾的读,《读者文摘》读到张爱玲的文章,又是不顾一切的读,简直是无法阻挡 。
也不能全怪我自己 。这次读完《雅舍谈吃》,我把《鲁迅和他的论敌:一个都不宽恕》翻出来,梁实秋被称为“白璧德的中国门徒”,看了一眼年青时的梁实秋照片,把书又放回去了,不管吃不吃得上,我还是喜欢谈吃 。
其实梁实秋是爱国文人 。1994年出版的《梁实秋散文精品》有一篇忆青岛的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和我们有血海深仇,花树无辜,但是我不能不连带着对它有几分憎恶!我喜欢的是公园里培养的那一大片娇艳欲滴的西府海棠 。”赤子之心跃于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