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

1、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看看冰雹是怎样产生的,就知道为什么冰雹发生在夏季 。
冰雹俗称雹子 ,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 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才能预防雹灾 。
冰雹的简单介绍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 。
从冰雹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雹根据它的大?。碛渤潭群徒峁沟鹊却笾驴梢苑治缦滤闹郑?
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跳;每个雹块都由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层层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 。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
软雹: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类冰雹叫软雹 。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 。软雹一般在较高纬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现 。有人认为,云中的冰雹由于受高空爆炸作用的影响有时会变成软雹 。
冰丸: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 , 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为小冰雹 。其危害较冰雹轻 。
只有夏季才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是产生冰雹的不可缺少的气象条件 。
作为一种固态降水 , 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下形成的 。这种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某地前期气温较高 , 后期高空有冷空气经过时,冷空气下沉 , 热空气上升,即造成对流 。在对流过程中 , 空气中已有的冰核等冰雹的“胚胎”在多次上升和下降中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支托不住时,它便一落千丈,降至地面 。夏天气温较高,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 , 所以,冰雹一般在夏天出现 。我市此次降雹,即是一个来自东北地区的冷空气旋涡向南移动经过本地时形成的,前几天我市气温一直较高,高空忽遇较强的冷空气,这便形成了强对流天气状态,从而造成了这次降雹过程 。
但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天气现象,强对流天气只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还需要其他很“苛刻”的条件 , 如强大的上升气流 , 速度至少应大于15米/秒,这样才能托住直径1厘米以上的冰雹;气流含水量应大于10克/每立方米,以保证10分钟内使冰雹胚胎直径增至1厘米以上;足够的低温和适宜的温度配置,以保证冰雹在上下运动时质量迅速增长 。而这些条件的形成,还和当地的地形有关 。一般来说 , 山区易形成冰雹 。
和当地的地形有关 。一

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

文章插图
2、为什么夏天下冰雹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 , 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 , 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 。
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 , 于是就下雨了 。
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 , 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 , 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
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 , 小冰珠逐渐变大,就可能形成大冰雹 。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发生强烈对流,就为冰雹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
扩展资料: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 , 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 , 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 , 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 , 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
这时冰雹已长大 , 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 , 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 , 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 。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
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 , 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 。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
参考资料:
冰雹 (天气现象)-百度百科
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夏天天气炎热,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容易产生大量的近地面湿热空气,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 , 高度愈高 , 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 。
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 , 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 , 就会往地面掉落 。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 , 那就是夏天见到的冰雹了 。
扩展资料
冰雹种类
1、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跳;每个雹块都由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层层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 。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
2、软雹: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类冰雹叫软雹 。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 。软雹一般在较高纬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现 。
3、冰丸: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为小冰雹 。其危害较冰雹轻 。
4、霰:直径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固体降水物,结构松软,常呈球形或圆锥形 , 着地易破碎 。
冰雹灾害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
参考资料:新华网《夏天为什么下冰雹》
科普中国《 大热天下冰雹 莫不是比窦娥还冤?》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 。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雹子”“冰蛋”“冷子”等等 。
夏天下冰雹很正常,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充足的水汽;2.强对流空气(就是暖湿空气迅速上升) 。
冰雹的产生和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关,而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强烈的对流活动 。当对流云发展强盛时,云顶高度可以达到10000米以上的高空 , 那里的温度在零下30-40℃,云中的上升气流不断将云下部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部,成为过冷水滴 。
云中的下沉气流可将上部的冰晶、雪花带到中部,过冷水滴和冰晶碰撞在一起形成了冰雹的核心 。冰雹核在云中0℃层随上升和下沉气流不断升降、运动和增大,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不断增大的冰雹时 , 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我们看到的冰雹 。
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晨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 。在海拔4千米至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 。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也在不断下降 。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 , 温度也在零度以下 。
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 。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 , 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 。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 。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零度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高空中去 。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零度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 , 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它的表面又包上了一层冰 。就这样,它在空中不停地翻腾 , 不断与温度低于零度的小水滴相碰撞 , 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增加到一定的重量,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中,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 。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基层冰衣与雪服 。
我国降落冰雹成灾的大多发生在4-7月,一般是午后到傍晚 。因为这一时间段内冷暖气活动频繁,相对较容易形成降落冰雹的特殊气象条件 。从我国降冰雹的地域看,山区、高原多于平原、盆地;内陆多而沿海少;东北、新疆、西藏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较少 , 而中等纬度的云南、贵州、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宁夏、河南以及苏北地区较多 。
由于形成冰雹的气象条件要求苛克,一般较难持续保持 , 所以落冰雹的时间通常都较短 。常见的冰雹只降落几分钟到半小时 。另外,降落冰雹的区域也不会太大 , 一般呈宽为1000-2000米的带状分布 。
夏季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积雨云层容易被上升气流送入更高的高空,云中的雨滴也不容易降落下来 。因为高空的温度可以在0度以下,云中的水滴随着云团,在冰点以高空中下上上下下的运动,不断融化-冰冻-再融化-再冰冻 , 聚集的水量越来越多,冰球也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没有办法把它再送入高空,才落到地面,这就是冰雹 。
其他季节的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能力不大,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冰雹天气 。
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

文章插图
3、为什么冰雹总会在夏天出现?【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冰雹总会在夏天出现的原因:据报道,气象台专家解释说,冰雹本来就是春夏季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也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虽然发生的概率比雷电、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小得多,但也属正常 。

虽然夏季气温高,但高空的温度依然在零下,含有大量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升向高空,冷却变为水滴再变为冰珠 。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 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没有夏天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没有夏天强烈 , 所以反而不容易形成冰雹 。
夏天,太阳暴晒,地面温度很高,水蒸发的因素,一是地表水的面积宽广,二是温度高,三是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至少应该具备前两项条件,就蒸发出了大量的水蒸气,其密度?。?所以迅速上升到高空 。
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

文章插图
4、夏天下冰雹的原理首先,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当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高度愈高 , 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 。在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冰粒会吸附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逐渐变大、变重,等到上升气流无法负荷它的重量时 , 冰粒便会往下掉,但这时的冰粒还不够大颗,如果这时能再遇到一波更强大的上升气流 , 把向下掉的冰粒再往上推,冰粒就能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 。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 。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 , 那就变成雨了 。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 , 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 。
只有在夏天气温很高的情况下,才能有足够的上升气流使冰雹形成 。
在夏天,由于地面的高温和阳光的直射,大量的水会蒸发,水蒸气急速上升到高空 , 穿过大气的冷凝点会迅速的凝结成小冰晶然后下落,但是在下落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小水滴 , 掺和在一起就形成更大的雪珠 。
这些雪珠在下降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上升的气流,又被带到大气的冷凝点以上,下降上升这样来会循环,在多次的翻滚过程中雪珠是越变越大,一层又一层的被裹上了冰外衣 。
等这些雪珠的体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在最后一次下落的过程中上升的气流再也兜不住了,最终从高空落到地面形成了冰雹 。这些冰雹的体积有大有小 , 大多数呈现出球形,也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 。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夏天热,才会产生很强的上升气流 , 才能在冷凝层以上形成冰雹 。
为什么夏天下冰雹,为什么夏天容易下冰雹?

文章插图
5、为什么夏天下冰雹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 , 夏天天气炎热,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容易产生大量的近地面湿热空气,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 , 高度愈高,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 。
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 。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那就是夏天见到的冰雹了 。
扩展资料
冰雹种类
1、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跳;每个雹块都由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层层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 。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
2、软雹: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类冰雹叫软雹 。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 。软雹一般在较高纬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现 。
3、冰丸: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为小冰雹 。其危害较冰雹轻 。
4、霰:直径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固体降水物 , 结构松软,常呈球形或圆锥形,着地易破碎 。
冰雹灾害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 , 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
参考资料:新华网《夏天为什么下冰雹》
科普中国《 大热天下冰雹 莫不是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