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春( 二 )


吃八葵的时节,山里的赤杨上结满了金线花 。尽管山里人管这种树叫“八束”,但它们的身姿其实非常漂亮 。纤细的树枝尾部结满了无数的金线花,花朵垂下来,可以散播花粉 。雌花长得像一个小草袋,之后会结出果实 。人们通常把它们煮出汁,以用作木雕的染料 。这个时候,地面上的积雪已比较薄了,小路可以通行,四处的风景也开始有了早春的味道 。田边长出了许多千叶萱草的嫩芽,把它们用油稍微炒一下,再就着糖醋酱吃的话,是非常美味的 。山里的人也把千叶萱草叫作“郭公”,他们常说,郭公一长出来郭公鸟也就来了,郭公鸟一来就要开始插秧了——虽然实际好像并非如此 。每到这时,水边的山崖上就长满了一种叫“猩猩袴”的野草,上面开着红紫相间的花,很是漂亮 。紫色的猪芽花也十分惹人怜爱 。花朵周围掩映着厚实的叶子,一草一花在谷地上成群盛开,有时让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找不着,那场面十分壮观 。猪芽花的根茎是我们所熟知的片栗粉的原料,但因为它们的根茎挖起来很麻烦,做起来要花很多工夫,所以现在白玉粉反而更为常用 。
用作草药的黄连花开了,蜡梅树上也长出了黄色的木质小花 。黄连和蜡梅还在开着,紫萁和蕨菜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紫萁要开得早些,像是戴着白丝帽似的,在山野南边陆陆续续地生长着 。晒干的紫萁很有价值,但制作过程复杂 。如果不到山林深处去,就很容易把它们晒成丝线一般细 。蕨菜是山间的杂草,总是成片地生长,甚至让人来不及采摘 。摘下来以后如果不把根部烧一下,很容易就会变硬 。把它们一束束分开,然后放在温度适宜的热水里浸泡一晚,以去除苦味 。浸泡完成后拿出来洗一洗,用水煮开后放凉,再用盐水浸泡,同时用镇石压着,以防它們浮到水面上 。最后,再用盐水腌渍一次,经历夏秋,再过了正月,就可以吃到纯青色的盐渍蕨菜了,口感也是相当不错的 。
这以后不久,山里就能看见蜉蝣和春霞了 。秋天傍晚,青色烟雾将山野整个覆盖的时候,景色十分绮丽,我们将那称作“八合之苍” 。春天的晚霞要比这更明亮些,像是钴蓝色的莳箔在山间飘浮着 。远方的山还是一片雪白,但附近矮一些的山上,就只有地表还残留着一点雪了 。因为严寒而变得光秃秃的矛杉和松树,把山的轮廓也染成了深褐色 。远远望去,山影重叠,春霞像是大和绘中的画境一般,将山麓晕染开来 。不知为何,我觉得这时的群山像是摆在怀纸上刚出炉的、还冒着热气的面包 。坐在荒原中的一棵枯树下,我一边凝视着这景色,一边想着“这块大面包看起来真好吃啊” 。
初春的时候,村子来了许多黄莺,在各家的院子里不停鸣唱 。初夏到秋天这段时间,它们就进山里来了 。无论是在山间还是其他地方,到处都能听见这种鸟叫声,且有着一种让人敬畏的美感 。尤其是黄莺出谷时发出的叫声,格外美妙 。春天的山鸟简直就像动物园里的一样,总是让人感到害怕 。不知为何,小鸟出现的频率似乎会受到朝阳的影响 。鸟的种类很多,有黄鹡鸰啦、黑背鹡鸰啦、知更鸟啦,还有琉璃鸟、灰雀、山雀、野鸽、云雀等等,实在不可胜数 。在路边最常见的是黄道眉,从早上开始,就能听见它们不停叫着“提笔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