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

1、吉芬商品是啥?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 , 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一些学者认为天下不存在“吉芬商品” 。我认为存在“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但不认为它违背了需求定律 。汪丁丁、黄有光等先生将“事实”当成了“理论”;张五常等先生将“定律”当成了“公理”,并否认事实 。主要内容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或需求法则)展开了一场争论,参战学者之多,讨论时间之长 , 影响范围之广,较为罕见 。至今 , 这场争端并无结果,对于广大读者或经济学界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张五常等先生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现实世界不存在“吉芬商品” 。黄有光、汪丁丁等先生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认为存在“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 。即使在美国学术界 , 也一直存在争论 。如200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就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 , 但依然没有定论 。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吉芬商品”都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在我看来,现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者们研究问题越深入,浅显的问题越难把握 。实际上,上述双方乃至中外所有学者所争论的问题 , 解决起来非常容易――他们在处理逻辑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从教科书上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用坐标图表示 , 如果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表示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 。这个定律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但出问题的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个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 。这个前提很关键,之所以说“需求定律”,而不说是“需求公理”,就在于“定律”是有条件的,“公理”是无条件的 。比如,几何上有个公理 , 说的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描述之所以是“公理” , 就是因为无论我们在北京还是纽约,在地球还是月球,这个规律都是成立的,不必去证明了 。但定律就不一样了,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比如牛顿定律,如果在极微观和极宏观的条件下,都不成立 。所以,马歇尔在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章告诫我们:一切科学的学说无不暗含一些前提条件,但这种假设的因素在经济规律中特别显著 。为什么强调假设条件?他说,“经济学说比其他任何科学的学说,更容易为那些没有科学训练和也许只是间接听到而断章取义的人所引用 。”现在,很多美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如瓦尔特?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和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等)反复强调注重“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再看什么是“吉芬商品”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当土豆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消费更多的土豆 。这个现象就是著名的“吉芬反论”或者“吉芬矛盾”,土豆这种商品就被称为“吉芬商品” 。单作一种现象而言 , 天底下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 。譬如股票、外汇等 , 价格上涨,购买的数量会上升 。但是,这类商品,是否与需求定律相悖?是否应该算作需求定律的例外?下面分析“需求定律之争”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则“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的说法百分百成立(鉴于各种教科书论证得很详尽了,此不赘述) 。但是,将该定律应用在实践中 , 则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了 。比如,用张五常先生在其连载的《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 , 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 。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呢?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 。张五常先生的这个解释是正确的:“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 。”汪丁丁与黄有光二位先生的观点,其实也没有推翻需求定律,他们说的是考虑了“其他条件”后的情形 。我们可以得出
一种解释
 ?。?)其他条件不变,则“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的描述可以被认为是铁律;?。?)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价格上涨时,需求发生变化,反映在图表上就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上述“雨伞的需求量上升”的例子就是铁证 。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 , 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 , 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 。其实,在中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 。在抢购商品的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因素 。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 , 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 。但考虑“其他条件”后,整条需求曲线就向右移动了,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了 。而因为这个移动,需求量也就增加了,但这个增加并不是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请注意 , 就每一条需求曲线而言,还是向右下倾斜的,但这同现实中出现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现象在实质上并不矛盾) 。当然,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
“吉芬商品”争论的原因
“吉芬商品”争论的原因是混淆了“意图需求”和“实际需求”的区别对于需求定律的“例外”情况–吉芬商品,引起了经济学家激烈的争论 。其实 , 这些争论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学家忽略了 “意图需求”与“实际需求”(实际购买量)的区别 。这是因为 , 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是心理之量,是无法验证的,需求定律作为一个心理规律,是无法推翻的(证伪) 。而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实际观察,发现一些物品会出现价格上涨、需求增加的现象,如投机品、奢侈品、吉芬物品等,因而这些经济学家认为需求定律还有例外情况的存在 , 因此需求定律并不成立,争论也由此产生 。其实 , 这些经济学家观察到的是“实际需求” 。也就是说,一些经济学家说的是:价格上涨 , 人们的“意图需求”会减少 。――这是A 。另一些经济学家争论的是:价格上涨 , “实际需求”可能会增加 , 也可能会减少,如“吉芬物品、奢侈物品、投机物品”等 。――这是B 。从上面A和B的区别可以看出,两边争论的事情不是一件事情,而且都是成立的事情 , A是心理规律 , B是实际现象,这其实并不互相矛盾,因为人的心里所想并不必然产生实际的行为 。这也反映了人本身是一个内心和外在互相矛盾的动物,如有的人看见美女,明明是喜欢,却羞红了脸,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 , 更不会有什么行动 。因此,A说“意图需求”会减少,B说“实际需求”可能会增加,是不矛盾的,说的是两件事情 , 而且是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两件事情 。对于A来说,作为心理规律,大家是不会有什么争论,因为是无法验证的 。关键在于B,大家混淆了A与B的区别,直接拿B套用A,认为A就是B,“意图需求”就是“实际需求” 。显然,经济学家混淆了“心理”与“实际”的区别,这才是争论的主要原因 。因此,仅仅A成立,这只是一个心理规律,这个规律对人们认识真实世界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人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现实中的B会怎么样 。而且,由于A是无法验证的,并且有些情况下B也是符合事实的,这就误导了人们,认为B也总是成立的 。由此可见,A成不成立对人们本身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却会误导人们,这是引起需求定律争论的一个主要原因 。需求定律作为一个心理规律,是没有错的,也不会错的,是无法证伪的,但这种“意图”的理论根本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误导作用却很大 ,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家们却有意无意的“忘掉了”这是“意图”定律,而直接用于“实际”分析中了,把这种“意图”等价于“实际” ,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更是混乱不堪 。
编辑本段评价与分析
相关现象
至于“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我认为是存在的(如爱尔兰的土豆、雨天的雨伞、股票等等),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违背了需求定律,我也不认为它是需求定律的特例 。我们绝对不能因为需求定律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就否认“价格与需求量呈同向变动关系”这种“现象”的存在 。需求定律附加了“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 , 是抽象掉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形而上的东西;“吉芬商品”或“吉芬现象”则是现实的,是没有抽象掉其他因素的形而下的东西 。就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样,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 但它不是定理或定律 。
相关看法
分析到这里 , 那些学者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答案再也清楚不过了 。黄有光、汪丁丁等先生所说的情况,是考虑了“其他条件”的,但将这些现实情况当“定律”,或者说是把“事实”当“理论”了 。张五常等先生坚持认为不存在的“吉芬商品”,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存在) , 是因为将“其他条件”忘记了,将“定律”当成了“公理” , 极端化了 。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既然张五常先生承认“雨伞问题”的存在,为什么就不承认“吉芬商品”?
历史渊源
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 , 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 , 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
一点纠正
既然我们承认理论上的吉芬商品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叠加的结果,那我们就是承认了在“其它条件不变” 的前提下,理论吉芬商品是可以存在的 。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或无差异曲线(偏好特征)的特性造成的 。在商品集合为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无差异曲线严重斜向一个坐标轴,即其斜率的绝对值达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理论上的吉芬商品 。而当年吉芬发现的现象并不是纯粹的吉芬商品现象 。现实中纯粹的吉芬商品现象当然是非常稀少 。第一 , 在极端灾荒年份 , 在当时给定收入条件下,会出现吉芬商品 。第二 , 对于极高档商品和特殊新产品,会出现吉芬现象 , 如一种新产品,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了解,这时如果以较低价格作为普通替代商品(如自动铅笔替代普通铅笔)则需求有限,但是如果以较高价格作为一种高档品出现,则会有更多需求 , 人们购买它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所以,同一种商品 , 对一部分人是吉芬商品,对另一部分可能是普通商品 。这说明,分析经济问题,对变量的变化要清楚明确考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另外,公理与定律的区别不是在于是否有前提条件 。任何给定结论都有前提条件 。所谓公理,第一它是非常简单,第二它是非常容易明白,第三它是容易为大家公认或强制为不须证明 。公理有的被称为假设 , 其要害是暂且不须要证明或不证明 。定律与定理又不同 。定律通常指自然规律,是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的,而定理通常指数学定理,是在一定的逻辑条件下通过严格的形式逻辑步骤证明的 。在经济学中,人们有时把需求定律叫做需求定理,这是有条件的 。如果需求规律是从经验的角度归纳的结论,则应称为需求定律,如果是在一系列偏好公理下推导出来的,则可以称为需求定理 。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 ,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 , 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 , 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 , 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
拓展资料:
1、与吉芬商品相类似的 , 也有一些商品的需求随着价格上涨反而上涨 。例如黄金、股票、期权类的投资性商品 。(就像股民说的:“买涨不买跌 。”)还有所谓高档奢侈品,这里有一个“凡勃伦效应”:高档奢侈品越贵,越体现身份,有钱人反而更愿意购买 。
2、吉芬物品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
吉芬商品――百度百科

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

文章插图
2、吉芬品举例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斜率为正的需求曲线,任何一件商品 , 任何情况下,价格下降必然带来需求量上涨 。这是需求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至于那些所谓的价格下降反而需求量也下降的商品(吉芬商品),那其实根本就是两个商品(两条不同的需求曲线),只不过一个曲线的位置比另一个更高一点 , 更靠右一点 。同样是价格下降 , 位置高的那条曲线所代表的商品的需求量始终要比位置低的那个高 。比如首饰项链,玻璃项链价格便宜人们买的少,钻石项链价格高人们却买的多,那是不是就是项链价格下降了,人们反而买的少了?其实不是,这两个根本都不是同一种商品 。再比如一只股票,价格降了,跌破发行价了,想买这只股票的人就少了,好多人割肉跑掉了,但等它价格涨起来了 , 好多追涨的人参与进来,买的人反而增多了 。但是,其实仔细想想这个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和原来那个高价位的股票其实从本质上已经不一样了(内在价值不一样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品 。
其实我觉得吉芬商品不属于普遍存在,而属于特殊条件下由于低端必需品A的替代品B的减少而导致A的价格上涨并且需求量增加 。使A的收入效应作用明显的比替代效用强 。
这样我们就能举出较多的吉芬商品例子 。
1.如果出现中东产油国出现突发事件,或者油气枯竭 。可以想象,能源产业方面对煤的需求会大幅上升,尽管煤的价格在上涨,这里煤就属于吉芬商品了
2.又如果东北产米区出现比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南方的大米价格就会上涨(除开政府补贴);而其需求量反而会上升 。
按照这个思路去想会有很多例子 。其实这就像一个寡头市场里,突然变成了一家垄断市场 , 那么那唯一的一家肯定会提价,并且你还不得不消费,那他涨价的同时需求量还会上升
希望你满意!
楼上的例子都不是吉芬产品 。一般来说不管供给或替代品如何让变化,这些商品都还是满足需求定理的 。吉芬产品必须是有收入的限制导致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才是吉芬产品 , 也就是说吉芬产品是在正常产品和劣等品种进行选择的特殊劣等品,当这种劣等品价格上升时由替代效应需求会减少,但由于收入减少的收入效应使需求大幅增加,最终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才是吉芬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尔兰的土豆,在生活中某些指出严格限制的情况也会出现吉芬品,比如说你只有5万元用来装修房子,我是打算用好一点的油漆,储物间打算用差一点的油漆,现在差一点的尤其涨价了 , 意味着原来的计划5万元已经不够了,那么你不得不多买些差油漆少买写好油漆保持预算不变,在卧室中使用一部分差点的油漆,差的油漆需求变大 。
吉芬品的成立条件:
价值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时,劳动力才成为商品 。
其例子为:
“雨伞的需求量上升 , 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 。”
土豆的例子严格上是不对的 , 只能发生在局部 。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是需求下降了,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需求还是上升的 。你不可能想象到,减价和需求量下降同时发生 , 好处全让买家得了 。卖家会宁愿倒掉也不会减一分钱的价 。
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

文章插图
3、什么是吉芬商品呢??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 ,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 , 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
拓展资料:
【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1、与吉芬商品相类似的,也有一些商品的需求随着价格上涨反而上涨 。例如黄金、股票、期权类的投资性商品 。(就像股民说的:“买涨不买跌 。”)还有所谓高档奢侈品 , 这里有一个“凡勃伦效应”:高档奢侈品越贵,越体现身份,有钱人反而更愿意购买 。
2、吉芬物品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
吉芬商品――百度百科
吉芬商品并不特指某一种商品,而是指需求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商品 。即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 , 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当土豆价格上涨的时候 , 人们消费更多的土豆 。土豆这种商品就被称为“吉芬商品” 。 
吉芬物品特殊性
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生活中也存在吉芬商品的例子,比如昂贵的珠宝文物字画 , 这类商品越贵需求量越大,因为这类商品的价格已经成为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

文章插图
4、什么物品是吉芬物品?请举例~特殊的低档物品 。
吉芬物品(Giffen goods)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 , 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
历史渊源:
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 , 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吉芬物品 。
吉芬物品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
扩展资料:
吉芬物品作用:
吉芬效应(GIFFEN GOODS EFFECT):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针对某些产品“价格升销量大、价格降销量小”的现象,得出某些情况下出现的“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的消费心理 。通常也是商家投机满足顾客虚荣心的一种手段 。
案例说明
例如,消费者需要购买肉和土豆 。此时土豆价格上升,人们相对变穷了 。然而,由于土豆是人们必需的食物,并且它相对肉来说是低档品,因此土豆的价格上升会产生很强的收入效应,而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下降的反映是削减奢侈品――肉 , 从而更多的购买土豆这种主食 。因此 , 可以认为土豆的价格上升实际引起了土豆需求量的增加 。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由无差异曲线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做收入补偿线来确定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芬商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比较不常见 。
吉芬品例子如下:
对于过去的西方人来说 , 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和其他食物,比如肉类的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而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由于土豆价格变便宜了 , 所以花比原来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土豆,穷人的生活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结余的 。
由于土豆降价了,他们就没必要买和原来一样多的土豆,这个时候他们就很可能会选择减少土豆的需求量,凑钱去购买比土豆更昂贵的替代品 。
但由于静态下需求曲线是可逆的,而在这个瞬间,土豆的价格如果反弹,那么穷人马上就会回到原来的消费结构上去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吉芬物品!
但是土豆的这种价格同需求的同方向移动现象并不是一直存在的,确切的说,应该是需求曲线的某一段产生了向上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土豆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又开始下降,因为这个时候穷人连土豆都吃不起了 。
所以吉芬物品并不是指其需求曲线永远向上,而是需求曲线带有这种反常现象的商品 。
吉芬物品的来源
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 , 市场对他的需求量增加 。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 , 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 。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 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 , 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
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他的需求量增加 。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
争论的原因:
“吉芬商品”争论的原因是混淆了“意图需求”和“实际需求”的区别
对于需求定律的“例外”情况,引起了经济学家激烈的争论 。其实,这些争论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学家忽略了 “意图需求”与“实际需求”(实际购买量)的区别 。
这是因为,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是心理之量,是无法验证的 , 需求定律作为一个心理规律 , 是无法推翻的 。
而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实际观察 , 发现一些物品会出现价格上涨、需求增加的现象,如投机品、奢侈品、吉芬物品等 , 因而这些经济学家认为需求定律还有例外情况的存在 , 因此需求定律并不成立 , 争论也由此产生 。其实 , 这些经济学家观察到的是“实际需求”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
没有特殊的定义那个是吉芬物品 没人要的一般都是吉芬物品 比如我国什么供过于求 那这个应该就是吉芬物品 吉芬品首先必须是劣质品(Inferior good我不知道翻译对不对),并且是可以被替代的,在静态的价格需求曲线上,随着价格和需求同升同降的商品 。但是吉芬品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现象,到底什么才是吉芬品,正确的吉芬品例子如下: 对于过去的西方人来说,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和其他食物、比如肉类的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由于土豆变便宜了 , 所以花比原来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土豆,穷人的生活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结余的,由于土豆降价了,他们就没必要买原来一样多的土豆,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减少土豆的需求量 , 凑钱去购买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比如,原来一天只吃十个土豆正好吃饱,现在土豆降价了,只买八个,剩下的钱 , 正好可以买一块肉回家 , 当然买十个土豆也能剩下些钱,但肯定比八个土豆情况下买的少 , 而且一样正好吃饱肚子,又不会因为吃十个土豆再加肉而吃撑),由于静态下需求曲线是可逆的,在这个瞬间 , 土豆要是价格反弹,那么穷人马上回到原来的消费结构上去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吉芬品!但是土豆的这种价格同需求的同方向移动现象并不是一直存在的,确切的说,应该是需求曲线的某一段产生了向上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土豆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又开始下降,因为这个时候穷人连土豆都吃不起了 。所以吉芬品并不是指其需求曲线永远向上,而是需求曲线带有这种反常现象的商品 。从数学上分析,吉芬品就是指需求曲线上可能存在dx/dp>0的情况 。
生活中常见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啥?

文章插图
5、还有什么是吉芬商品?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评“厉股份”关于就业问题的观点
2004-11-22 08:49
作者:xiaopei2整理人:xiaopei2
厉大经济学家说:"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 。一批人就业,就有收入,收入要花掉,就会带动另外的人就业;另外的人就业,也要花掉收入,又会带动一批人就业,如此类推,这在经济学上叫做‘乘数效应’” 。
这句话要进一步修改为:就业必须依靠提高在职工人的工资来解决 。在职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于是,市场需求增大了――于是,企业必须增加产量――于是,企业就要增加雇佣劳动力 。这就是说,劳动力商品是典型的吉芬商品 。
厉大经济学家的话,有几分道理,但还不彻底,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上 。比方说,他要人们增加支出,可是,不加工资 , 怎么增加支出?
有朋友肯定要问,企业效益不好,如何增加工资?从宏观上看 , 企业效益与工人工资多少无关 。只要制定统一标准 , 所有企业一起加工资 , 其结果仅仅是增加流动中的货币 , 经济总量上升,企业规模扩大,但对企业效益没有任何影响――仍然有好有坏 。经济学家不要为企业操心 。
关于劳动力吉芬商品的通俗讲义
求心Dammos 2004/11/11
我对“劳动力商品是典型的吉芬商品”这个命题的数学证明是无懈可击的 , 论证过程也是非常简洁的,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 。但是,对于这样的创新命题 , 连左派网友也是半信半疑,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 , 受传统理论的误导和熏染太深 , 短时间无法改变固有观念,其二就是我们从微观直觉出发认识问题,忽视了总量问题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更加通俗的讲解 。
首先,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资本家富人的消费规律 。资本家富人尽管人数较少,但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机器、厂房、技术、资金等,都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在这少数人的统治之下,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是以自己拥有的劳动力来换取对资本家资本的使用 。因此,深入研究少数资本家富人的消费规律,可以指导我们换取尽可能多的资本 。
资本家富人也是普通人,无论他们如何穷奢侈蘼滥 , 但他们的消费规律仍然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他们的吃、住、行、用、玩、乐,凡是能在市场上用钱能买到的东西,他们必定会有满足的时候 。中国有个刘姓的富人 , 别人建议他1天花1万元,他去实践了,结果只在第一天花出去了七千元,以后就再也花不动了 。资本家富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了、饱和了 , 但他们对金钱的需求始终无法满足 。因此, 对于酒足饭饱的资本家来说,他们追求的只有金钱 。资本家的对物质欲望是可以满足的,而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
其次,我们再来研究资本家雇用工人的规律 , 也就是就业的规律 。就业规律 , 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古典的失业理论,也就是主流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另一种是现代的失业理论,这是我提出的失业理论 。
主流的失业理论认为 , 雇佣工人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当工人的边际产出小于工人的工资时,资本家就会停止雇佣工人,其余未被雇佣的人就处于失业状态 。比方说,地主有100亩地 , 如果雇佣10个人就可以把地耕种得很好,再增加雇佣1个人,要多管一个人的饭,但土地的产出并不会明显增加 , 于是,地主就不会雇佣这个人 。再比方说 , 一个人操作一架缝纫机 , 如果工人的数量多于缝纫机的数量,就不会增加产出 。
以上这种失业理论隐含着一个假设,就是资本家(或地主)对粮食、衣服等实物商品的欲望是无穷大 , 或者至少他们仍然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他们生产的目的是以获取最多的实物商品为目的的 。这种假设在以前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是符合事实的,不会出现问题 。但是 ,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诞生 , 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家获得实物商品已经足够多了,其边际效用几乎递减到零了!于是,他们生产的目的已经转移到对金钱的追求上来了,这时 , 就会出现现代失业 。
再说上面这个土地的例子,地主有100亩土地,雇佣了10个人,打了10000斤粮食,地主用3000斤养活雇工 , 自己还剩余7000斤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地主吃不了7000斤粮食,只能吃4900斤,那么,他就只需要雇佣7个雇工(每个雇工可以给他带来700斤粮食的利润) 。这样多出来的3个人就会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现代失业,是生产过剩下的失业 。很显然,在这种失业状态下,土地的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劳动力也没有完全就业,出现了资本和劳动双重过剩的情形 。
在这种失业状态下 , 劳动力就表现为典型的吉芬商品特性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雇工的工资是300斤粮食,每个人为地主生产700斤粮食的利润 。如果我们把雇工的工资提高到400斤,他们每人为资本家生产的利润减少到600斤 , 那么,地主就要雇佣8.17(4900/600)个人,总的粮食产量也提高了,由原来的7000斤提高到8167斤 。
最后,我们谈谈如何解决这种失业 。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充分认识现代失业的特点,认识到劳动力商品的吉芬特性,提高劳动者工资 。第二个办法就是按人头平均发钱,让资本家和地主用剩余生产力去换钱 。
劳动力商品是非常典型的吉芬商品
求心Dammos 2004-3-12
1、什么是吉芬商品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除了与该商品的价格相关以外,一般还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商品的预期收益率、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等很多其他因素相关,我们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
Qi=Fi(Y,p1,p2,…pi,r1,r2,…ri,L1,L2,…Li,U1,U2,…Ui,…)DDDD(1)
Qi:对商品i的需求量
Y:消费者的收入
pi:各种商品的价格
ri:各种商品的预期收益
Li: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偏好
Ui:各种商品的效用
在商品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 ,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 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可以认为以上函数的变量都是独立变量 , 如果想知道某些变量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 只要直接对该变量求偏导数就可以了 。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较少时),这些变量是相关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变量的显著变化,这时候一定要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求导 。
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 , 需求量会增加,这种商品就是普通商品 。这种商品在我们考察的那个点附近的斜率为负值,也就是说它拥有向下的需求曲线 。
但是,有一些商品不是这样,在其他因素(当然是指其他独立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会增加,我们把这种商品叫做吉芬商品 。这种商品在我们考察的那个点附近的斜率为正值,也就是说它拥有向上的需求曲线,用数学表示为:
ÒQi/ÒPi=Òfi/Òpi>0 DDDDDDDDDDDDDDDDDD(2)
以上(2)式定义了吉芬商品,凡是需求函数符合(2)式的商品 , 我们就叫做吉芬商品 。
2、劳动力商品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
假设资本家的需求为q元,每雇佣一个工人可以生产产品P元 , 其中资本家得到R元的利润,工人得到W元的工资 。那么,资本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必须雇佣N个工人,于是有下式:
N=q/R=q/(P-W) ――DDDDDDDDDDDDDD(3)
N:雇佣工人数
q:资本家集体的需求(在过剩经济下为饱和需求)
P:单个工人的产出,P=R+W
R:资本家从单个工人的产出中获得的利润
W:单个工人的工资
如果我们假定q、P、W是三个独立变量,那么,(3)式对工资W求导,可得:
ÒN/ÒW=q/(P-W)^2>0 DDDDDDDDDDDDDDDDDD(4)
上式符合吉芬商品的基本定义式(2) 。因此,劳动力商品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 。
证毕 。
在以上证明中,我们假设q、P、W是三个独立变量 , 读者肯定要问,你这种假设能成立吗?我们下面做一些分析 。
当然 , 如果学五常伯,“一口咬定其他条件不变” , 那么,以上证明已经是无懈可击的了 。但是,我们不能学五常伯 。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单个工人的产量P 。本人认为,在单个工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变、劳动时间不变、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 单个工人的产量是一个常数 。虽然工资高了工人的积极性会高一些,但在厂方严格监督下,工人已经很卖力气了 。因此,增加工资并不会显著地提高单个工人的产量,工资和产出弱相关 , 可以认为产量P是一个常数 , 与工资W无关 。
其次,我们研究一下资本家的需求q 。我们这里研究的经济是生产过剩下的经济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资本家的需求已经处于一个饱和值 。这个饱和值就是资本家的消费已经处于非常奢侈、已经到了无法再增加的程度 。
读者一定很关心,如果增加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的需求会不会降低?我认为,由于有大量可利用的闲置劳动力和闲置资本,当工人的工资增加后 , 资本家只要多雇佣几个工人,就完全能够继续维持他们的奢侈生活,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节衣缩食 。甚至相反,工人工资提高后,需求增加 , 市场形势转好,社会治安转好,社会矛盾缓和,资本家很有可能会增加他的需求q 。因此 , 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资本家的饱和需求与工人的工资弱相关,可以假定为无关,可以看成是一个常数 。
三个变量有两个是常数,因此,把它们看成是独立变量的假设是成立的 。
可能有些朋友会坚持认为,工人的工资提高后,资本家的需求会相应地降低 。那么,我也退一步来说,如果这种降低的程度小于单个工人为他创造的利润减少的程度,那么,吉芬商品的结论仍然成立 。举例来说,如果R降低1%,q降低小于1%,那么,劳动需求量N仍然是增加的 。
3、深入研究
对于整个资本家阶级而言,他们面对的商品只有一种,那就是劳动力 。当劳动力价格上涨后,单个劳动力为他们创造的利润就会减少,资本家为了维持他们奢华的生活,就必然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
可能有人认为,资本家会用资本替代劳动 。我认为,在短期内,资本家无法用资本替代劳动 。如果由工资上涨引起资本对劳动的大量替代 , 至少在短期内会导致投资增加,这必然会引起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
还有如张五常所说,可能会转移资本 , 跑到印度去投资 。在这里 , 我们研究劳动力吉芬商品的问题,肯定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内部研究的 。也就是说,我们研究劳动力涨价,肯定是所有劳动力一起涨价,而不是一部分涨价 , 另一部分不涨价 。针对资本转移的问题 , 我们必须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打击自我毁灭的“低工资竞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不是相互拆台 。
西方国家的工人罢工和工会组织,就是能够以集体的身份和资本家谈判,使得大家能够得到一个较高的、统一的工资报酬,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缓解了需求不足 。
处了书上说的爱尔兰的土豆,我想在中国一些东西也可以称做吉芬商品吧!比如粮食等等!小麦吧,要是中国经济下滑,人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下降,对小麦的需求会增加的,小麦价格会增长的!
吉芬商品没有明确的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