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格读后感精选( 三 )


《古典风格》刷新了我对写作的认识 。它让我意识到,写作是作者带读者一起看一件事情,是不解释,不说服,不呈现自己的心理历程,是直接“呈现”自己看到的“真相” 。这些对写作的新理解,都让我在认真审视自己写下的的文字 。
1、古典风格强调“呈现” 。
指作者带读者一起看一个事物 。比如:看,那边有一个帅哥,他是刚刚下班过来,脖子里还带着工牌” 。
2、古典风格强调“真相“ 。
作者总是会带读者看到不一样的真相 。本书推荐序里的案例很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简单风格;“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第二只老鼠才吃到奶酪,因为第一只老鼠被捕鼠器逮着了” 。这才是古典风格 。
如果前一个例子,我把帅哥换成杯子——“看,这里有一个杯子”,你大概你会觉得我有病,一个杯子有什么特别的?对,我们看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希望带读者一起看?
3、古典风格强调“角色” 。
作者和读者是假定的对等关系,作者不必说服读者,只需要为读者呈现没有障碍的视角,带读者去看到真相 。
4、古典风格强调“场景” 。
作者和读者是在对话 。如果你在文章中读到很多“其实”、“事实上”,就能知道我不是在呈现真相,而是在自说自话 。或者也可以尝试读一段三流的故事,看看作者有多高高在上 。
5、思想和语言 。
古典风格认为凡是能知道的,就能表达出来 。语言足以复刻我们体验到的事实真相 。
如果我在这篇文稿里,(大概率)没有呈现这本书的好,那也是因为我尚未洞悉古典风格的魅力 。
最后,就让我真诚地跟你分享我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感到欣喜和困惑,欣喜是因为我体会到乐趣,困惑是因为原理并不容易吸收,需要在一次次练习中深入体会,但我知道这是好的开始,真心向你推荐 。
《古典风格》读后感(四):认知革命开始分析写作了?《古典风格》教你如何写作
17世纪当文艺复兴的狂潮走向衰退之势时,法国一些文学家、音乐家、雕塑家在中世纪的故纸堆中发现了希腊罗马遗留下的精华,他们开始了大量关于希腊罗马时期残留作品的研究,并掀起了一场复兴古典主义艺术的运动 。从17世纪开始复兴古典艺术的热潮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期,成为当时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 。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将其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
新古典主义在遵循唯理主义观点的前提下,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要求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自由与规范的关系上,要求艺术形式规范化,一是语言典雅化,二是体裁固定化,三是创作模式化,要求作品必须遵循三一律(戏剧创作中要求时间、地点、行动三者一致) 。因其对于当时现实存在种种消极影响,国内外学者一直对此写作方式嗤之以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