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五 )


有一句话 , 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 , 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红楼’” , 我同意;但“老不看‘三国’” , 我却不赞成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 , 教人老谋深算 。有人说 , 小说着重描写了蜀汉 , 而最后 , 蜀汉却打出了白旗 , 这么没劲的故事情节 , 有什么艺术可言?我们本想看到的却没有看到 , 但这是一种“撕碎的艺术” , 它的悲剧结尾比大团圆的结局更耐人寻味 。不是吗?《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小失大” , “一失足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己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 , 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攻东吴 , 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 , 且烧得片甲不留 。那一仗 , 就关系了蜀国的命运 。七十五万大军 , 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 。可惜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 , 武有五虎 , 文有卧龙 , 但自从那不明不白的一场仗后 , 就开始走向下坡路 。
做人就应能屈能伸 , 刘备就是为了二弟三弟的死而赔上了更多的兄弟 , 这实在不值得 。能屈能伸 , 还得谨慎;否则 , 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
读《三国演义》有感300字
在短短的寒假中 , 我读了好多书 , 其中 , 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
《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文官是诸葛亮 。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 。比如,火烧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完成任务 。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便让关羽带一队人马拦截曹操,差一点要了曹操的命 。在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布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便率军去攻,没想到诸葛亮的军队后队变前队,进攻有序,司马懿还以为诸葛亮没死,只好退兵 。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后,司马懿才得知诸葛亮真的死了 。司马懿再去检查诸葛亮的军营,只见军营撤退留下的痕迹整整齐齐,这说明诸葛亮的大军不是慌乱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 。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 。
《三国演义》中号称"武圣"的关羽了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还在千里走单骑中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温洒斩华雄 。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因为跟曹操打仗时为了保护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 。投降之后曹操一直厚待着关羽,不想让他走 。为了报答,他斩颜良,诛文丑 。在华容道上时,他念着以往曹操对他的厚待于是把他放了结果差点被斩首 。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