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四 )


(1)首先我们先要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在心理的意识思想,再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两部分来处理: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痛苦、快感、饱暖、饥寒等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等活动 。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生的意识思想,例如莫明其妙而来的情绪,烦闷、苦恼、对人我内外种种事物的分别思维等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
(2)其次,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心理作用的活动,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总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得清楚,再无不知不觉 , 或莫明其妙的情况,然后,就可把它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 , 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 。后一个念头(思维意识)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 。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也就是后念了 , 可是它还没有来,不去管它 。不过,你不要忘记,当你觉得后一个观念还没有来的时候 , 这个正是现在当前的一念了,而且才觉到是现在,立刻便已成为过去 。
(3)复次,如此内省观察得久了,你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你便练习,当前念的过去心过去了,后念的未来心还没有生起的一刹那之间,当前的心境,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 。
但这空白,不是昏迷、或晕厥、或同死亡以前的状况,这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也就是宋明时代禅师们所说的昭昭灵灵的时候 。
如果真能切实到达这个情况,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风来水面,所谓踏雪飞鸿,了无踪迹可得,才知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 , 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 , 那你就会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现在心不可得”的心理状态了 。
(4)再次,你若了解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 , 譬例成下面这个公式 , 自己反省看来,翻成一笑 。
…………未来……现在……过去……
————————————————无始以来
……未来……现在……过去…………
0+1-1——1-1=0
因此认得此心中的一切一切云为,都是庸人自扰,由此再进一步 , 观察破除生理感受上所起的压力,和思想促使身体所作的行为活动,都是犹如泡沫空花,虽然在不加自我观察的时候 , 表面看来好像都是我一连串成直线的活动 , 实际所谓这个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像火花、像流水一样,都是由于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凑成了一条线,其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东西存在 , 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身不是身、心不是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像梦幻般的浮沉起伏在世间而已,因此你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