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中三个名人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六 )


不论托尔斯泰底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 。除了这种说法之外 , 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魄底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底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企待得那么长久 , 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 。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 。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读过了托尔斯泰底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De Vogve)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 。因为特·伏葛特别以文学家底态度批判 。但为我们 , 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 。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底青春 。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 , 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丝纠缠 。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底梦想 。我们的 , 由于他对于文明底慌骗,加以剧烈的攻击 。且也由于他的显示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 。由于他具有大自然底气息 , 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底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底眩惑 。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明镜 。我们毫未顾及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 。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底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们同一党派 , 于我又有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带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 。”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 。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磺卸加泄亓?。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第一节)
1、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 , 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