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中三个名人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八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 ,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 , 享年82岁 。
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 。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
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 , 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 。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
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
在中国 , 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 , 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 。
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 。“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 。
抗战期间分别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扬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 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译出版,而且根据原文翻译,不少名著都有几种不同的译本 。
扩展资料:


三大名人的内涵精神:
1、贝多芬
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而且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反映出他内心思想的丰富 。
他渴望美满的婚姻,却遭遇失败,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写出了一系列的辉煌作品,后来他不幸耳聋,但他在肉体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 。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贝多芬是个不幸的人 , 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把欢乐给予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