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的名词解释( 二 )


(3)第3期:复苏后的处理 。由于心脏骤停可引起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因此,治疗原发病 ,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防止再度发生心脏骤停,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防治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防止继发感染和加强护理是处理的重点 。
此外,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压疮,注意营养、水电解质及热量平衡,以及对症和支持疗法,均十分重要 。
心肺脑复苏即 CPCR指:
心肺脑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 。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的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基本的生命支持;
2、进一步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
3、复苏后处理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 。现场一般可以按照abcd方案进行抢救 , 保持呼吸通畅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再建立有效循环和人工呼吸的基础上再转院或确定进一步治疗,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 。
扩展资料: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
1临床表现特点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 , 肛门括约肌松弛 。其中 , 以①和②项最为重要 。
2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心电图出现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室性自搏心律等;脑电图的表现为脑电波低平 。
事实上只要患者有急性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两项,就足以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 , 不必依靠心电图和其他检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
2015班复苏指南指出,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总要决定因素 。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速率和按压分数影响 。;按压分数为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复苏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随按压中断次数和时长的减少而增加 。在CPR过程中 , 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适当的速率(100-120次每分钟)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 。
【心肺脑复苏的名词解释】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